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 韓非子“抱法處勢”的管理之道(1/3)

作者:段俊平字數:6986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20

    在中國曆史長河中,曾出現“百家爭鳴”的文化現象。雖然從漢代漢武帝開始,中國統治階級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作為治國的正統思想,但其他諸子學說,也沒有被拋棄,其中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學說也成為統治者治國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法家的治國理念主要是統治者治國一定要掌握“法、術、勢”的平衡,其中“法”是維護國家秩序的根本,“術”是維護統治的方法和手段,“勢”是“法”能夠執行的憑借和基礎。

    法家認為,君王能夠統治國家的首要原因並不在於其能力強、品德高,而是由於擁有“勢”,所以才位尊權重,沒有這個,必將功不立、名不遂。可以說,中國古代禮儀中繁雜的等級禮儀就是為統治者“建勢”和“造勢”服務的。孔子德行高潔,名譽海內,但卻要臣服於魯哀公,就在於孔子“非懷其義,服其勢也”。所以,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就說:“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製也。勢者,勝眾之資也。”在這裏韓非子把“勢”看作統治者相對於被統治者所擁有的優勢或特權,柄是具體而有形的掌握下屬命運的生殺大權,勢則是有形的權所產生的無形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法”能順利執行的很好助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死亡的恐懼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勢是一種比有形的權更強大的無形的威懾力量,因為它無形,所以無孔不入、無處不在。權是不能隨便用的,“權不欲見”,“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作用範圍也很小。“殺雞給猴看”就是用小範圍的刑罰來產生大範圍的威懾作用,這正是權與勢的完美結合產生的妙用。總而言之,君主擁有的勢力越大、越強,獲得的威嚴、尊敬也越多,一旦失勢,不僅會失去人君之威嚴,更有性命之憂。

    慎到是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主張依“法”治國的同時,強調並重視“勢”。法家思想中關於“勢”的理論,被慎到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戰國時代複雜尖銳的政治鬥爭的背景下,勢的理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和實踐。所謂“勢”,即權勢。勢並非單獨存在的,勢要依法,而法要借勢。法與勢是相互依托的,沒有法難以保證權勢,沒有權勢,法又不能順利貫徹執行。慎到認為,重“勢”與尚“法”有內在的聯係,重“勢”是為了尚“法”,而尚“法”又必須重“勢”。

    慎到對“勢”有這樣的形容:“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霽,與蛆婦同,則失其所乘也。故賢而屈於不肖者,權輕也;不肖而服於賢者,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使其鄰家;至南麵而王,則令行禁止。由此觀之,賢不足以服不肖,而勢位足以屈賢矣。”重“勢”是為了重視法律,君主隻有掌握了權勢,才能保證法律的執行。慎到把君主和權勢分別比喻為飛龍和雲霧,飛龍有了雲霧才能飛得高,如果雲霧散去,飛龍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權勢,即使像夏桀那樣的昏庸殘暴,命令也能執行,即“令則行,禁則止”。如果沒有權勢,即使像堯那樣賢德,百姓也不聽從命令。所以,慎到反對“德治”,因為法家一向有著“中人之治”的思想,認為人的本性正是趨利避害,“德治”不可能使法律貫徹執行,會產生很多弊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