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 庖丁解牛與管理的3種境界(2/2)

作者:段俊平字數:4456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20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須經曆管理的3個階段。庖丁開始解牛時,目有全牛,不懂規律;3年之後,目無全牛,懂得規律;方今之時,遊刃有餘,應用規律。管理隻有經曆不懂規律、懂得規律和正確運用規律這3個階段,管理才漸入佳境。

    除此之外,這則故事還揭示了管理者成功後必須把握的自處及處世之道。同時,這也提示了管理者要想達到內聖外王的管理境界所必備的幾個哲學理念。

    第一,做事一定要了解事物的內在規律,即使很成功也要按規律辦事。庖丁順著自然的生理結構去解剖筋骨盤結的牛,指出雖然世事複雜,但隻要能順應事物的自然規律去做,諸事便可迎刃而解。這說明了一個處世之道:勿強行,勿妄為,否則往往會使成功得而複失。

    第二,雖然對事物內在的規律很了解,成竹在胸,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度,但還要小心謹慎,如履薄冰,並且還要收斂鋒芒,低調做人。庖丁解牛,雖然“遊刃有餘”,但是每次解牛,他總是小心謹慎;解完牛,雖然躊躇滿誌,但不露鋒芒,隨即把刀揩幹淨收藏起來。這種心理上的警覺和行為上的收斂便是自處之道。海爾的張瑞敏和聯想的柳傳誌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中一條就是遵循了雖然功成名就卻依然小心翼翼和謙虛謹慎的處世之道。

    第三,辦事一定要避開鋒芒,從長計議,並且要以己之利攻彼之弊,還要休養生息,養精蓄銳。成功永遠沒有止境,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庖丁解牛19年,做到遊刃有餘的原因就是避實就虛,不局限於每次的成功,把每一次都作為第一次,把每次成功都作為階段性勝利,把成功定位為常態化和終極化,每一次成功後都把刀收藏起來,養精蓄銳,為下次解牛做準備。

    以上所講的3個自處和處世之道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的精髓所在。管理者最終要達到內聖外王的管理境界,必須要像庖丁解牛那樣,做到管理遊刃有餘,為人低調收斂,辦事按規律來辦,成功後依然如履薄冰,謙虛謹慎,並且把最後的成功定位為人生的最終目標,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王者歸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