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8 企業家常犯鄭人買櫝還珠的管理錯誤(2/2)

作者:段俊平字數:3670更新時間:2019-09-22 09:06:22

    買櫝還珠的典故出自《韓非子》,講述的是一個楚國人打算把一顆漂亮的珍珠賣出去。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用翠鳥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麵精心點綴。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過了幾天鄭人又回來了。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想到鄭人走到楚人麵前,將珍珠交給楚人說:“先生,我買的隻是盒子,您將一顆珍珠忘在盒子裏了,我是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往回走了。隻剩下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裏。

    這個故事不僅在諷刺買方鄭國人本末倒置的眼光,更諷刺了楚國人花費高額代價本末倒置的營銷手段所導致的尷尬。我們現在有多少企業在重複著不注重“珠”,而把精力和花費用在了“櫝”上的故事。我們的管理也在重複著這一故事,企業家不管企業該管的事情,結果隻關注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管理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麵對一大堆需要管理的事情,作為管理者必須分清什麽是“珠”,什麽是“櫝”,以及考慮清楚“珠”和“櫝”的關係。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企業管理者一定要仔細分析和研究企業中的各種事物,找出隱藏在表象背後的管理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展開有效的管理。能鑒別事物的本末其實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一個企業基業長青的基礎。企業家要想具備這個素質,不犯買櫝還珠的錯誤,就必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眼界,必須建立一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急功近利、眼中隻有錢的價值觀,必然會導致企業管理和產品營銷的本末倒置。企業一定要樹立一種責任意識和長遠觀念,一定要有把曆史、時代、民族和個人價值融合在一起的情懷。隻有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配下,企業家才能走出本末倒置的怪圈,才不會犯“買櫝還珠”的錯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