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六章 先進理念(1/4)

作者:閃爍字數:128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4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六章 先進理念

    所謂樹大招風,出名不一定都是好事。

    因為袁晨皓是陸軍將領。即便在2047年之前負責後勤工作,受林嘯雷製約,他沒有半點機會插手海軍裝備建設,所以在2047年下半年調任作戰處處長之後,袁晨皓專門花了一段時間去了解海軍的情況。非常可惜的是,在林嘯雷之後,出任海軍司令的是來自潛艇部隊的華劍鋒。大概是與職業習慣有關,華劍鋒走馬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與軍情局的劉曉賓合作,全麵加強海軍的保密工作。更讓袁晨皓有點惱火的是,華劍鋒與袁晨皓、劉曉賓的關係都非常不錯,還得到元首青睞,所以就算袁晨皓是“總參謀部第一人”,也沒有機會過問海軍的事情。

    當然,作為作戰處處長,袁晨皓對共和國海軍的了解程度肯定超過了普通人。

    實際上,早在2042年底,42)的建造工作就確定了下來,並且由林嘯雷親自命名為“昆侖”級。要知道,當時42)的設計工作剛剛開始,到底是個什麽樣子都沒人知道呢。由此可見,該級巡洋艦在共和國海軍中有多麽重要的地位。

    與共和國國防力量在2042年之後的增長一樣。海軍在2042年加大造艦力度,實際上也是對前期欠缺的一種彌補。要知道,在“昆侖”級巡洋艦之前,共和國海軍實際上隻有一種巡洋艦,即“秦嶺”級。雖然在具體級別劃分上,共和國海軍的20多艘巡洋艦被分成了3個級別,但是後2個級別采用的都是“秦嶺”級的艦體與基礎設計,隻是對各個子係統做了改進,算得上是“秦嶺”級的重大改進型。當然,長期不開發新的戰艦,也能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能夠完成技術積累。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海軍在2015年到2041年間的保守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進步太快。如果急於建造的話,恐怕很多戰艦在建成服役的時候就將落後。即便像航母這種不得不建造的大型戰艦,共和國海軍也采用了“小步快跑”的發展方式,在短短20年內,建造了3級7艘(“共和國”號單獨為一級),而沒有像美國海軍那樣,一口氣建造10多艘。

    當然,“昆侖”級能夠在設計的時候就確定要批量建造,與采用的先進技術不無關係。

    前麵提到的螺旋電磁炮,基本上就是為“昆侖”級量身定做的。反過來講,螺旋電磁炮的性能技術指標又對“昆侖”級的設計工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拿排水量來說,在最初的時候,設計指標為15000噸,在“秦嶺”級的基礎上放大50%。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寬鬆的指標。問題是,在2041年底,海軍改變了戰術指標,將艦炮的彈藥投擲能力在之前的基礎上提高2倍,也就是由相當於“秦嶺”級的10倍提高到20倍。這還沒完,到2042年初,海軍根據用計算機做的未來海戰推演結果,再次將艦炮的彈藥投擲能力提高2倍,即達到“秦嶺”級的40倍,並且明確要求艦炮的最大射程必須超過1000千米。如此一來,除了加快螺旋電磁炮的開發速度之外,還得修改螺旋電磁炮的技術指標,比如將炮彈的質量由之前的450千克提高到650千克以上,而且必須在不更換發射器,隻調整輸出能量的情況下使用包括800千克級增程彈在內的不同口徑的炮彈,並且可以按照射程要求,靈活調整炮彈的裝藥量與增程火箭發動機的工作時間。總而言之,這麽一搞,首先是螺旋電磁炮的開發難度加大了不少,很多設計都得推倒重來。更重要的是,戰艦的排水量也水漲船高。沒有任何設計師能用15000噸的艦體實現海軍的戰術指標。要知道,根據海軍的要求,即便使用800千克級增程炮彈,以及能源係統不拖後腿,也至少需要配備6門螺旋電磁炮,才能將新型戰艦的艦炮彈藥投擲能力提高到“秦嶺”級的40倍,即在15分鍾之內,投送大約1000噸炮彈(艦炮的彈藥投擲能力是炮彈質量乘以艦炮射速再乘以射程,因此在射程提高到1000千米之後,在單位時間內投擲的炮彈質量僅相當於“秦嶺”級的16倍)。正是如此,在設計工作開始之後,工程師首先就得想辦法為戰艦安裝6門艦炮,為此不得不采用首尾突出的怪異船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