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三章 中東攻略(1/5)

作者:閃爍字數:262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8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三章 中東攻略

    作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二場地麵戰爭。中東戰爭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

    有意思的是,因為在大陸戰場上,交戰雙方投入200多萬兵力(美俄聯軍140萬,集約集團聯軍約70萬)的第三輪進攻戰役,即由代號“卡馬洪流”的北部戰役(流經彼爾姆的卡馬河是伏爾加河的主要支流)與代號“普裏皮亞季”的南部戰役(普裏皮亞季河是第耶伯河的主要支流,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就在這條河上)組成的大規模戰略進攻行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所以中東戰爭打響的時候並未受到高度關注。

    當然,這與中東戰爭的重要程度沒有任何實質性關係。

    以當時的戰局,中東戰爭到底有多重要呢?因為中東地區相對狹窄,而且戰場北麵是多山的小亞細亞、南麵又是宣布永久中立的約旦,適合大兵團作戰的戰場麵積不到100萬平方千米,所以能夠容納的地麵部隊非常有限,也就不能以雙方動用的兵力來衡量這場戰爭的重要性。客觀的講,雙方在中東戰場上的指揮官就能證明這場戰爭的重要性。美軍的指揮官不是性格暴躁的施泰德,而是智勇雙全的阿爾梅爾。根據美國陸軍的人事檔案,在中東戰爭爆發之前,一直是由阿爾梅爾在莫斯科負責中東戰區的作戰部署,施泰德則在土耳其繼續指揮俄羅斯戰場上的美軍,即杜奇威讓阿爾梅爾去莫斯科,隻是疑兵之計。與美國陸軍怕見天日的做法比起來,共和國陸軍就要直接得多。從始至終在中東戰場上指揮共和**隊作戰的都是陸軍上將李東石。

    李東石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將軍,前麵做了很多介紹,也就不再累述。南亞戰區分家的時候,即成立中東戰區的時候,時任共和國副元首的裴承毅沒有啟用像蘇勁輝這類資曆更老的將軍,而是讓年僅55歲的李東石以陸軍中將的身份出任戰區司令(不久之後就晉升為陸軍上將),主要就是李東石是他這一代將軍(在2000年前後出身)中最穩重的一個,而且臨危決斷能力最出色。

    從雙方任命的戰區司令就看得出來,在中東戰場上,雙方的底線都是不敗。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優先保證不失敗,再考慮如何取得勝利。

    這一指導思想決定了中東戰爭的基本局麵。

    從雙方的攻防態勢來看,中東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就是以美以土聯軍積極進攻的“戰略防禦階段”,雙方為爭奪主動權而頻繁發起以消耗對方有生兵力的小規模戰役的“戰略僵持階段”,以及集約集團聯軍掌握主動權後積極發起進攻的“戰略反攻階段”。

    毫無疑問,2058年處於第一個階段。

    客觀的講,西約集團聯軍(土耳其在戰爭爆發前加入西約集團,以色列則在中東戰爭爆發後宣布加入西約集團)投入的兵力並不少。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戰爭爆發時,已經到達或者即將到達中東戰場的美軍多達42萬,地麵部隊的兵力在32萬到35萬之間(主要是一些由國民警衛隊改編而來的作戰部隊的具體兵力不太明確,有的超員、有的則連八成兵力都不到);以色列國防軍的總兵力在30萬左右,其中地麵部隊不會低於24萬;土耳其國民軍的總兵力在80萬以上,其中地麵部隊接近70萬。即便除掉本土防禦部隊,西約集團聯軍也能投入100多萬地麵部隊,總兵力則在120萬左右(馬耳他的軍事力量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當然,進攻開始後,西約集團聯軍的兵力就不止120萬了。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到西約集團聯軍停止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美國、以色列與土耳其投入的作戰部隊分別為275萬、87萬與546萬,總兵力超過900萬。

    同樣的,集約集團聯軍投入的兵力也非常驚人。

    中東戰爭爆發的時候,共和國中東戰區的總兵力為24萬,其中地麵部隊15萬(3個主力戰鬥單位與3個預備戰鬥單位,且全部滿員),伊朗國防軍的總兵力為240萬、伊拉克國防軍的總兵力在110萬到130萬之間(伊拉克在年初就向俄羅斯與美國宣戰,並且進行全**事動員,隻是動員效率並不高)、敘利亞國防軍的總兵力在70萬到75萬之間(敘利亞沒有像伊拉克那樣在大戰爆發後就以共和國盟國的身份參戰,因此隻針對新增的安全威脅,適當動員了部分預備役官兵)、庫爾德斯坦解放軍總兵力在110萬左右,即便考慮到伊朗與伊拉克都已向俄羅斯戰場派兵,留在國內的軍隊不會很多,而且庫爾德斯坦解放軍的大部分部隊都是武裝民兵,集約集團聯軍在該方向上的兵力也在350萬到400萬之間。戰爭期間,除了共和國向中東戰場大局增兵之外,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與庫爾德斯坦均進行了全麵軍事動員。根據相關資料,進入戰略僵持階段之前,共和國分數次向中東戰場增兵180多萬,幾個盟國總共動員了500萬以上的作戰人員,加上其他盟國的援軍,因此集約集團聯軍在中東戰場的作戰部隊高達1100餘萬。

    在一塊麵積不到100萬平方千米的戰場上,雙方投入的兵力超過了2000萬!

    這是個什麽概念?

    要知道,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上,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也就2000多萬(不包括在戰爭初期被德軍殲滅的數百萬蘇軍,以及雙方動員的敵後武裝力量),而蘇德戰場的總麵積將近600萬平方千米。

    更重要的是,這隻是雙方在中東戰爭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幾個月之內投入的作戰部隊。

    相對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持續了將近4年。如果按照單位時間在單位麵積內投入的作戰人員來衡量的話,中東戰爭第一階段的兵力密度是蘇德戰爭的20倍,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曆史上兵力密度最大的一場戰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