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18章 曾子談表裏如一(2/2)

作者:我說那個誰字數:4244更新時間:2021-04-28 13:27:14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魯哀公問有若說: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怎麽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麽不實行徹法,隻抽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抽十分之二,我還不夠,怎麽能實行徹法呢?有若說:如果百姓的用度夠,您怎麽會不夠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夠,您怎麽又會夠呢?”

    “什麽意思?”樂歌不解地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遭了饑荒國家用度困難,解決的辦法不是繼續收取賦稅,而是減稅。還有!貴族們也應該減少用度,不要再奢侈生活。民不聊生,沒有了人民這個基礎,哪裏來的貴族的享樂?”

    “什麽是徹法?”樂歌又問。

    曾參解釋道:“徹,國家的一種田稅製度。一般是:抽取十分之二的稅。”

    “哦?”

    “應該以人民為重,而不是以自己的生活享受為重。沒有人民的賦稅,哪裏來的貴族、君王的奢侈生活?是這個意思。”

    “哦?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子張問怎樣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和辨別是非解除迷惑的能力。先生說:以忠信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於義,持之以恒,這就是提高道德修養水平了。不能這樣:愛一個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厭惡起來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正如《詩》所說的:‘即使不是嫌貧愛富,也是喜新厭舊。’是立場不堅定,不能持恒的緣故!”

    “什麽意思?我沒有聽懂?”樂歌追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先生講的主要是: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他希望人們按照忠信、仁義的原則去辦事,要持之以恒。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於迷惑之中。”

    “哦?”

    曾參又解釋道:“主要講的是一個‘恒’字!要持之以恒,不可見異思遷!”

    “哦?‘誠不以富,亦祗以異’是什麽意思?《詩經》裏麵的內容?”

    曾參回答道:“這是《詩經·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後兩句。是寫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對其丈夫喜新厭舊的憤怒情緒。”

    “哦?”樂歌慚愧地應了一聲。

    心想:曾參這個書呆子還真的讀了不少書啊!問他什麽他都知道。遺憾地是:記憶力很好,思維能力有限,死記硬背而已!

    見曾參看著自己,隻得說道:“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什麽意思?”樂歌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