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章 注意說話分寸,說話恰到好處(2/5)

作者:王迪字數:31136更新時間:2023-09-30 19:48:46

    即使你真的比別人見識多,也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去和別人說話。這種不良習慣使你自絕於朋友和同事,沒有人願意給你提意見或建議,更不敢向你提一點忠告。你或許本來是一個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這種習慣,朋友、同事們都遠你而去了。惟一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談論當中,你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意見也未必就是錯的。把雙方的意見綜合起來,你至多有一半是對的。那麽,你為什麽每次都要反駁別人呢?

    大概有這種壞習慣的人當中,聰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聰明的人,也許他太熱心,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他以為這樣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實上完全錯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沒有必要費心進行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們平常談話的目的,是消遣多於研究吧,既然不是在研究討論問題,又何必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固執己見呢。另外有一點應該注意,那就是在輕鬆的談話中不可太認真了。

    別人和你談話,他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大家說說笑笑罷了。你若要硬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即使確是高超的見解,對方也決不會樂意接受的。因此,你不可以隨時顯出像要教訓別人的神氣。

    當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議時,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讚同,但起碼表示可以考慮,不可馬上反駁。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應注意,太多的執拗能把有趣的生活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你也不要急於求成,不妨往後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大家固執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感情。因此,在社交中,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惟有這樣才能獲得人們的讚賞和喜愛。

    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別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並進一步希望別人對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別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會感到極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興起來,這是人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反應,當然這也是一種很不利於人際交往的現象。因此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應該注意的是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切莫自以為是,即使在別人不同意你對某事的看法時,也應該顯得對此很有興趣。

    所以,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讚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因而就不吭聲了。不吭聲,雖然不會被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卻也容易使人認為你並不同意。

    同樣,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麽地方不同意、為什麽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做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聲。

    直話不妨繞著彎說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常常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無須曲裏拐彎地雲山霧海一番,但在與人交往時,有時為了避免傷害他人,為了更好地讚美他人或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必須將要表達之意寓於其他話語中,而不能做所謂的“直腸子”,快人快語,結果事情搞砸的也快。

    可見,與他人交流時,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將真話變為錯話,曲折地說出來,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當有人求自己幫忙,但卻實在是辦不到,此時若直言拒絕,一定會使對方難堪或傷害對方,那該怎麽辦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個報紙編輯大會上發言,指出自己不是一個編輯,所以他出席這次會議,是很不相稱的。為了說明他最好不出席這次會議的理由,他給大家講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個騎馬的婦女,我停下來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麵孔看。

    “她說:‘我現在才相信你是我見到過的最醜的人!’“我說:‘你大概講對了,但是我又有什麽辦法呢?’“她說:‘當然。你已生就這副醜相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但你還是可以呆在家裏不要出來嘛!’”

    大家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啞然失笑。林肯在這裏巧妙地運用了自嘲來表達自己的拒絕意圖。既沒讓人難堪,還在愉快的氛圍中領悟到林肯的意圖。

    有時候為了避免直言相告,還可巧妙地尋找借口來為自己解圍或是保全他人的麵子。

    舞會上別人邀你,你內心實在不想跟他跳,可說:“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達到謝絕目的,又不傷別人的自尊心。

    別人與你相約同去參加某一活動,但屆時你忘記了,或過後生悔,未去赴約。直說出原因,將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信任,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況下,失約的可能原因有身體不適、家中有事、客人來訪等,你可挑選較合情理的一種,作為事後的解釋。

    為了避免直言,運用各種暗示,以含蓄、隱晦的方法向對方發出某種隱含自己真實想法、態度的信息,以此來影響對方的心理,使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這也不失為一個妙招。

    一次,某鄉黨委為了加強機關幹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麵做了一係列規定。決定由曾在鄉屬企業擔任過多年負責人,不久前剛調到機關任傳達工作的一位老同誌負責考勤登記。這位老同誌認為這項工作易得罪人,不願意幹。說自己過去就是因為辦事太認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訓”。

    聽了他的話,鄉黨委書記委婉地講了一個故事:某電影導演,為拍部片子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一天,發現了一個合適的人選,便通知他準備試鏡。這個人十分高興,理了發換上新衣,對著鏡子左照右看,總感到自己的兩顆“犬牙”式的牙齒不好看,於是到醫院把牙齒拔掉了。後來,當他興致勃勃地去報到時,導演一見到他就很失望地說:“對不起,你身上最珍貴的東西,被你自己當缺陷給毀掉了,我們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講完後,這位老同誌懂得了“堅持原則,辦事認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質,於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在與人交談中,慷慨激昂,鋒芒外露,固然是一種本事,但細語聲聲,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種本領。

    說話須給自己留有餘地

    俗話說:“量體裁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要根據各種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語言習慣來作不同的處理,把握好分寸,留有餘地。讚揚不要過分,謙虛也應適當。一些人常常將剛演了出好戲的青年演員稱為“崛起的新星”,剛發表了一首小詩便謂之“著名詩人”,這種說法有些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有時候事情前後恰恰相反,便成了一個絕妙的諷刺。同樣,謙虛也該實事求是。有則笑話,說一個人過分謙虛,有人到他家誇他家花瓶漂亮,他說不過是一個粗瓶;人讚他衣服好,他又說不過是件粗衣。當客人對月飲酒,道:“好一輪明月。”他忙拱手說:“不敢,不敢,不過是我家一輪粗月。”這種謙虛便近乎迂腐,以致令人覺得不真誠。

    說話留有餘地,就要慎重選擇一些限製性詞語。開口“當然”,閉口“絕對”,會把交談者嚇退,把“部分”說成“一切”,把“可能”說成“肯定”,實際上是虛張聲勢,往往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境地。

    科學史上有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裏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為表示自己的雄心壯誌,說:“我一定會發明出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便問他:“那麽你想用什麽器皿來放這種萬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嗎?”

    年輕人正是把話說絕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果把“一切”換為“大部分”,愛迪生便沒有理由反詰他了。

    即使詞用對了,修飾程度不同,說起來分寸就不一樣。如“好”一詞,可以修飾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這些有差別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沒聽天氣預報,即使聽了,明天還沒到,便不可以說:“明天一定會下雨。”一個人的文章寫得一般,客氣地說也隻能是“還好”,怎麽能說“非常好”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