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6章 大學競爭的理念和製度論

作者:安心字數:1510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4
盡管《協定》給各國在教育市場開放的節奏、程度及具體項目上較大的自主權和能動性,但不難看出條約最大的受益人是那些教育服務輸出大國。條約的簽訂意味著教育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為後者的海外教育機構發展鋪平了道路,卻使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資金源源不斷地加速流入教育服務輸出大國的腰包。另外,私人商業機構涉足公共教育,也必然把更多的“銅臭”帶進教育領域。例如對在他國辦教育必備的設施等要求,會因為與私營機構辦教育的牟利目的相違背而被稱作是某種壁壘,同時隨著自然人流動等服務形式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大批人才向發達國家的流動在所難免。總之,對《協定》的承諾是利弊共存的,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加入條約就意味著挑戰與機會並存,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善用之,則可以借力使本國教育大力發展;不善用之,則可能使本國教育無立足之地,成為他國的教育殖民地。然而,正像經濟全球化一樣,教育國際化、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各國教育市場的開放隻是時間問題。做出承諾,就等於選擇挑戰。各國隻有根據本國特點趨利避害,才能在國際教育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無論是國內實踐還是國際競爭,市場機製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我們還在書齋中無休止地爭論大學教育有無市場的時候,國際和國內市場機製的競爭不僅出現,而且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對我國現行的教育理念、製度和體製等提出了迅猛而嚴峻的挑戰。 在高等教育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的中心,並日益凸現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站”和“軸心組織”的今天,大學理念對大學的發展不僅有著潛在的導向作用,而且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不僅彪炳了不同時代大學發展的方向和時代特征,而且表征了大學發展的本質和內在邏輯;不僅包容和整合了自身與外界的各種需求和矛盾,而且對大學的發展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