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0章 市場準入之術(2/2)

作者:安心字數:3478更新時間:2023-10-15 16:38:25

    在我國,也有類似的合格評估。與美國不同的是,評估是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來執行的,並且準入鑒定衡量的是辦學條件、辦學資源等硬件設施,與畢業生最終的質量聯係不大,也就是說,隻要硬件夠得上評估的指標,就已經獲得了準入資格。顯而易見,這裏的準入資格與其今後的辦學理念、管理製度等關聯度較低。這種貌似嚴格的評估一旦達到合格標準,獲得辦學資格,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傳統的辦學資格審批政策,在一定程度造就了一批不思進取、保守落後的大學。

    要促進大學競爭的深入,體現競爭效益,必須要真正建立起市場準入資格。首先,政府要放權,對大學的辦學資格采取“寬進嚴出”的政策,允許盡可能多的辦學主體進人高等教育市場。但對大學的辦學質量進行嚴格的評估和鑒定。建立以專門的中介評估組織為核心的社會評估機構,聯合政府、公眾、社會輿論等多方麵的力量,對大學進行全麵、客觀、公正的評估,以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劃定大學繼續辦學、參與競爭的底限,從而決定大學是否獲得有實際分量的市場準入資格,真正實現由市場去檢驗大學合不合格、準不準入的原則。

    二、自我準入:大學的自律行為

    市場準入落實到大學內部,就變成了一種自律行為,即大學將市場準入標準內化為自我準入標準。這一標準因校而異,高於或至少達到市場準人的底限,而且一旦確立,則無條件恪守。

    自我準入的外部表現就是品牌意識和市場至高意識,即維護大學在市場上的聲譽和地位,不讓不合格的“產品”入市。自我準入體現到大學的組織、製度層麵,即大學內部建立自我質量監督和控製體係,把質量標準內化為自我要求,並貫通於大學“生產”或生活的全過程、全方位,這是自我準入得以實現的“實質”環節。自我準入內化於大學的價值觀和文化心理,就是誠信為本的質量文化內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