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五章 地球上還會誕生新的海洋嗎——海洋暢想曲(1/2)

作者:董淑亮字數:4552更新時間:2023-10-18 11:59:06

    小問號

    在大約40億年的漫長曆程中,地球上發生了許多讓人難以置信的滄桑巨變:有的陸地變成海洋,有的海洋又變成了陸地,物種的優勝劣汰更是一言難盡。僅藍色的海洋,地球上也是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海洋年齡要大一些,有的要年輕一些。可見,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自古以來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漂移、運動後才形成今天這個景況的。目前,我們已知地球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等四大洋。那麽,會不會有新的海洋誕生?地球上的版圖將怎樣劃分?這一係列的問題像無數的謎團,深深地吸引著人類探索的目光,讓所有關注地球未來的人陷入沉思,甚至難以安枕……

    地球上最初的海洋到底是怎麽樣形成的,這是一個學術界至今還在爭論、探討的問題。有的學者提出“新星雲假說”(見本書《生命進化的搖籃——海洋》),認為地球以及整個太陽係是由原始星雲由冷變熱形成的,是地殼的運動、大氣的變化形成了海洋;也有的學者認為,地球上的海洋是外力作用的結果,認為大約在38~40億年前,數以百萬計含有豐富水分的彗星和小行星接連撞擊我們的星球,才有了海洋出現。那麽,地球上有了最初的海洋是不是就亙古不變呢?於是,人類有了關於海洋的暢想曲。

    早在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就在地圖上觀察到,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可以很完美地銜接在一起。然而,他也隻是說出了自己關於兩塊大陸的想法,而沒有試圖去尋找證據,來證實兩岸曾經是相連的。隨後的300年的時間內,沒有一個科學家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1912年,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經過實地考察、收集相關資料後提出了“大陸在漂移”這一大膽設想。他認為,3億年前,地球上隻有一塊陸地,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約2億年前,這一整塊陸地出現了裂縫,後來慢慢分開,先是澳大利亞、南極洲與亞洲分離,中間形成了印度洋,然後是美洲向西漂移,中間變成了大西洋,然後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有了今天的海陸分布的格局。

    20世紀50年代,隨著地球物理學的大發展,“大陸漂移說”得到了新的有力支持,科學家根據幾個主要國際天文台收集的資料發現,歐美兩大洲有漸漸靠攏的趨勢,兩個地方每年相互靠攏約20厘米。千萬不要小看這20厘米,如果經過10萬年、100萬年、1000萬年,甚至1億年、10億年,又是什麽模樣呢?也許有一天,兩個洲實現了天衣無縫的對接呢,就像當年分開的那樣。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認為洋底地殼在不斷擴張、不斷生長、消亡和更新,在大陸漂移說的基礎上又前進一步,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到了60年代末期,法國地震學家勒皮雄進一步探索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後,又提出了地球的“板塊構造說”,認為地球有太平洋、亞歐、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極洲等六大板塊組成,這些板塊都是浮在熾熱的地幔表麵上,而且所有的板塊都在不停地運動著、漂移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