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34章 第一次經濟危機(3/3)

作者:赤血萌萌字數:6106更新時間:2020-01-03 00:54:47

    

    水手們不知道下次出海是否會遭遇颶風、沉船,士卒門不知道何時戰爭又起,流民思鄉裏日日夜夜盼歸,工廠工人馬幫報表也都盼著一日暴富。

    

    劉備訂的返獎率也相當高,略高於50%,圍觀的人們,看到衣服、布匹、陶瓷器、牛馬、地契等被現場抽中領走,那種感覺十分震撼,多多少少都會掏出兜裏不多的錢,試上幾次。

    

    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在青州、海東最容易跨過階層鴻溝的是四種:當兵立功,當水手探索新島嶼和海上貿易,搞出大發明,讀書當官。

    

    前兩者是用命在拚,成功可能性大,戰死和溺死可能性也高,後兩者普通人做不來。而抽獎毫無風險,隻是消耗幾文到幾十餘錢罷了,而且大部分人都抽中過獎,更堅定了繼續下去的決心。

    

    相比軍隊出征日耗費百金而言,前兩個方式還不足以補足,王榮、糜竺、劉元起等提出了更激進的方案。

    

    東萊郡和北海東部未收到黃巾軍長期騷擾,尤其是膠萊河修建過程中,幾乎把北海國分成兩半,給黃巾軍設置了塹。因此東萊的土地集中度相對較高,北海中西部、齊國、樂安西部由於多次戰爭,世家豪族多逃亡,土地荒蕪嚴重。

    

    王榮、糜竺、劉元起等人,包括荀攸、劉子惠在內,多數非青州饒想法,是將這些荒蕪或暫時出租或屯田的土地,收歸官府,然後以州郡縣名義,再賣出去,經過初步度田測算,類似土地至少數十上百萬畝,即使以每畝千錢的低價也能得到數十億錢。

    

    孫邵、孫乾、劉熙等青州人則明確反對。雖然邴源管寧國淵等大批青州官吏沒有表態,劉備卻能夠猜測出其中意思。之前劉備所有離經叛道的做法,都是做“增量”,各個階層、各個團體或多或少都能得利,如今要在“存量”上下手,阻力就十分明顯。

    

    商鞅、吳起變法,國強而身死,王安石變法、神宗一死完全被推翻,張居正變法、身死而法廢,度田雖不及變法,壓力也可想而知。

    

    “青州的改革進入深水區!”劉備越發頭疼,“如之奈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