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章 帝後的輝煌(2/5)

作者:雷薇字數:22992更新時間:2020-07-31 20:43:41

    帝後和群臣在泰山下遊玩設宴,一直逗留了十幾天才離開。既然到了齊魯,萬代之師孔子一定要拜上一拜,於是,浩浩湯湯的隊伍到了曲阜,拜了孔廟,還給孔子封了個“太師”的頭銜。接下來又是一路遊玩,直到三月,這支隊伍才終於回到了東都。這一次,不但帝後風光,百官盡興,女眷稱意,就連那些奇裝異服的外國使者也大大歎服,可謂一派歡聲笑語。

    借刀

    泰山之行的另一個收獲,就是武則天終於找到機會,收拾了自己的小情敵魏國夫人。

    一直以來,武則天看著魏國夫人在李治麵前賣弄風情,卻還要強裝笑臉,心裏早已不耐煩。但她仍然像一個耐心的獵人一樣等待著,她不著急,想當年收拾王皇後和蕭淑妃的時候,她能耐起性子裝上好幾年。她知道想要掩人耳目,除掉魏國夫人卻不惹人非議,需要一個絕佳的機會,人生風雲莫測,這樣的機會總能遇得到。

    這是武則天的做事風格:凡事力求縝密,不給別人留下把柄。她考慮問題考慮得周全:除情敵,要顧及自己的形象,顧及她與李治的關係,顧及後宮諸人的議論。殺一個人簡單,但若不事先想好殺人之後需要麵對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的對策,那不過是有勇無謀。武則天已經明目張膽地殺掉了一個韓國夫人,這一次,她決定借刀殺人。

    機會來了。封禪這種全國性的盛典,各地的刺史也要隨行,其中就有當初總是欺負武則天的武惟良和武懷運。他們和武元爽兩兄弟不同,很希望能得到武則天的提拔。但是,武則天一直以來牢記著當年的仇恨,根本沒有找他們敘舊的意思。兩兄弟想要抓住封禪這個機會,趁著各地官員紛紛獻上山珍海味的時機,也送來一些土特產,想要拉拉關係,討她歡心。

    武則天皮笑肉不笑地接受著兩兄弟的奉承,心中湧上陣陣反感。昔時被欺侮的記憶一幕幕出現在腦海裏,她看著那些食物,計上心來。

    回到洛陽後,武則天命侍女招來賀蘭氏,拿出武家兄弟進貢的食物,請賀蘭氏品嚐這些原汁原味的家鄉特產。麵對家鄉的風味,賀蘭氏沒有防範之心,高興地吃下這些食物,沒多久就七竅流血,中毒身亡。而這時的李治,還在朝堂上和大臣討論朝政,哪裏想得到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後宮又添了一條人命。等到他下了朝,想要見見自己的情人,發現美麗的賀蘭氏已經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憑著多年來對武則天的了解,李治立刻明白了前因後果,他沒想到武則天下手如此快、如此毒,他反複地問:“朕上朝的時候,魏國夫人還好好的,怎麽下了朝就死了?”而他問話的對象,是聞訊前來的賀蘭敏之,李治問了好幾遍,他流著淚,一聲不吭。這一幕自然也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裏,武則天說:“敏之這小子懷疑我。”

    李治對賀蘭氏很是內疚,但這件事查辦下去,自然查到武惟良、武懷運二人頭上,這兩個人自然沒有好下場。武則天不但消滅了情敵,還順手搭上了當年羞辱自己的仇人,可謂一箭雙雕,天衣無縫。賀蘭氏的哥哥賀蘭敏之洞悉了一切情況,他是個愛護妹妹的好哥哥,看到無辜的妹妹在宮中慘死,在心裏發誓有一天一定要為妹妹報仇。武則天察覺到賀蘭敏之的疑心,但她認為賀蘭敏之將來要襲承父親武士彠的爵位,而且也是將來唯一能依靠的後輩,這點小事隨著時間會淡化,於是,她對賀蘭敏之依舊寵愛。

    不過,對可能有異心的人,武則天還是為自己留了一個後手:她對賀蘭敏之寵愛,給予高官和機會,卻著意不多加管束,讓賀蘭敏之隨著心意飛揚跋扈。武則天知道,一個有才能卻不知道約束自己的人,很容易自取滅亡。也許,她為的是今後事情有變,自己手中有賀蘭敏之的把柄,更容易處置他。但這種居心,也為武則天帶來了大麻煩,令武則天始料未及。

    魏國夫人一死,李治和武則天之間又有了芥蒂,不過,這一次戰火沒有升溫,因為國門外的戰火已經燒了起來,他們必須齊心協力應對這次挑戰。在大唐的東北角出現了邊患,李治和武則天剛剛祭過天地,就要麵對天地間的另一個考驗。

    比起治國,應對戰事更能顯現一個統治者的素質。李治憂心忡忡,武則天也不敢怠慢,共同的目標,又讓李治拋開了對武則天的成見,夫妻又成了同一個戰壕裏的親密戰友。

    建功立業

    武則天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的野心並不是做個獨攬朝政的當權派,隻要自己的位置穩,可以不理天下如何。她渴望成為一個萬眾歌頌的統治者,有文才,有武略,扛得起重任,擔得起興衰。正因為有這樣的雄心,千載之後的人們談論起武則天,才會在指責她陰狠時,多一絲敬畏。

    武則天渴望在各個方麵一展拳腳,在戰爭方麵也不例外。她以建功為榮,以施恩為榮,這種野心盡管有虛榮的成分,卻也令她格外謹慎地要求自己,注重聽取那些老將們的意見,不會想當然地發號施令,獨斷專行。這種自知之明讓她在戰爭問題上可以做個綜合多方意見的決策者,她遠不是個軍事家,卻也不是唐太宗留下的英武軍隊的絆腳石。

    李治對軍事功績的渴望比武則天還要強烈得多。他不是不理國事的君主,多數時候,他兢兢業業,關心天下大事,惦記黎民百姓,渴望宣揚國威。大唐傳到他是第三代,他的祖父、父親東征西討,令四夷降伏,留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並不多,好在還剩一塊硬骨頭,就是隋唐幾朝君主都頭疼的高句麗。

    在這個地區,有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儼然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三國時代。而作為它們的鄰居,中國從隋朝開始,就與高句麗不斷發生衝突,到唐朝,衝突還在延續,征遼,成了隋唐子民百代以來的夢想。李世民晚年,還曾經禦駕親征,想要在有生之年完成這一夙願,可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仍然沒能建立功勳。此後大唐對高句麗采取騷擾性攻擊,不間斷地以小波武力不時打擊對方,讓對方疲於應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