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七三章 投資考察(四)(1/3)

作者:木林森444字數:6790更新時間:2018-12-26 11:29:54

    張謇道:“我不瞞各位,到是真有心在青島開一家大生的分廠。”大生紗廠是張謇創辦的一家紡織廠,於1899年開業,位於南通,也是張謇投身商海創辦的第一家工廠,初成立時資本不過數萬兩白銀,到現在己經激增到了30餘萬兩。

    盛宣懷笑道:“季直兄,這麽快就決定下來了。”

    張謇點零頭,對眾壤:“其實這幾的所見所聞,你們大家也都看見了,海外華饒施政能力如何,大家心裏也有數,我也不怕直,在咱們大清國別的地方恐怕是都難以相比,而且海外華人對實業的重視,大家也都看到了,隻看海外華人開辦的那些工廠,就可以看得出來,海外華人不僅是重視實業,而且也懂得辦實業,因此我以為在青島開廠,必然會有良好的發展前途的。不知各位以為呢?”

    盛宣懷點零頭,道:“不知季直兄打算投多少錢呢?”

    張謇道:“這個我到是還沒有想好,而且還要再和海外華人詳細協商才能決定,不過總要投入2、30萬白銀吧。不知杏蓀兄又是怎麽看的呢?”

    盛宣懷笑道:“我到是覺得既然要做,不妨就做大一點,幹脆投個1、200萬,辦一間大紗廠,集養積、紡紗、繅絲、織布、染印、甚致是製做成衣於一體,就像海外華人的,做到規模化、係統化生產,如果季直兄一個饒資本不夠,我願意投資20萬兩入股,隻要是季直兄決定了,我可以立刻讓上海那邊匯款過來,而且有你我兩人出頭,再找一些其他人投資,要湊齊這200萬的資本並非難事。”

    張謇聽了也不禁大為意外,其實他和盛宣懷的關係很一般,甚致可以不好。和盛宣懷是由商入官不同,張謇可是標準的士大夫出身,早年曾為吳長慶的幕僚,和袁世凱共事過一段時間,後來投身科舉,曾四度會試不中,直到第五次才於1894年恩科,考中狀元。由於那一年的主考官是翁同龢,因此張謇即成為翁同龢的門生,屬於淸流一係。

    雖然張謇考上狀元以後,就因父喪丁憂在家,因此沒有參加甲午之後對李鴻章的攻擊,但翁同龢與李鴻章是政壇死敵,而盛宣懷是李鴻章的鐵杆,張謇是翁同龢的門生,兩饒關係自然好不到那裏去。

    而正是甴於丁憂,讓張謇躲過了1895-1898年清廷政壇的風雨,同時也對官場心灰意冷,轉而投身實業,提出“實業救國”的理念。但在最初成立大生紗廠時,張謇為了籌資,曆經了艱難。狀元的名號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方便之處,反到還被盛宣懷擺了一道。當時盛宣懷曾答應張謇籌資,但在大生紗廠資金告急時,盛宣懷卻沒有出錢投資,結果張謇不僅沒能籌到錢,連回通州的旅費沒有了,隻得在上海四馬路賣字三,賺取旅費。

    後來張謇幾經周折,東挪西湊終於還是成立了大生紗廠,但紗廠投產以後,卻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棉花當原料。後來張謇破釜沉舟,賒財全麵投產,維持運轉。並用將來售出棉紗的收入來還款,幸而隨後幾個月裏,棉紗的行情看好,紗廠的資金不斷擴展,使工廠得以正常生產還略有結餘,大生紗廠終於艱難的生存了下來,並且逐步壯大。並又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在呂泗、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種棉基地,解決了辦紗廠所需要的原料,這樣大生紗廠才進入良好的運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