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9 圍湖造屋(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16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2:57

    士異祖籍蒼梧,乃交州大族。讓她去覓一些水性好的良才,算是找對人了。

    這便滿口應承下來。

    見劉備歡喜,士異美眸一轉,計上心來。說,想在白湖建一座別館,以供消遣。

    劉備自然沒有反對。

    士異遂將茶館高價變賣,轉去白湖建造別館。

    高價買來茶館的也不是旁人。正是安平崔鈞。

    劉備新建的造船廠,正是崔鈞督造。前尚書崔寔來信說,想讓崔鈞常駐樓桑,好早晚耳提麵命,向盧植、劉寵等當世大儒學習經文。

    還有一位大儒,不久前慕名而來。

    正是朝廷屢辟不就,數年前隱居邶山自錮,時號‘三君’、‘潁川四長’的陳寔,陳太丘。

    盧植、劉寵、陳寔,三人同住在校館,劉備壓力很大。

    索性將校館拆成三座。三座互為犄角,圍成圓環。環中設長亭、席位。正中用青石築一高台,狀如三瓣之幽蘭,名曰:講壇。以便三位大儒率徒眾,慷慨互辯。

    平日在校館各教所學。興起,則圍坐講壇一較長短。

    三位大儒齊聲稱善。

    好酒美食,濯發沐浴。冬有暖氣,夏納涼風。再有三五知己對酒當歌,夫複何求。

    樓桑八景之‘三壇朧月’,隨之出現。

    盧植所教,多為正經。劉寵曾為將作大匠,故多雜學。陳寔清靜無為,明禮讓、善德化。

    各有不同。

    河北才俊,盡來奔投。不出數年,樓桑大治。

    趕在芒種前,宗人附民,整理水田,育秧備耕。那些奉田而遷入樓桑的鄉民,劉備也把他們的多餘田地,轉賣給無田的附民和順陽衛族人,讓這些人將戶籍皆都遷入樓桑。因為,入籍邑中,才能得到陸城侯的最大庇護。

    ‘橋樓歸市’尚未建好,白湖水榭也還停留在圖板上。可樓桑上下,卻無人疑有它。即便有暫居客舍的豪商憂心田產,也會有人向他說起‘牽招劉備’之事,以安其心。

    大丈夫一諾千金。豈會惦記你家那些個破磚爛瓦,廢石木屑?

    豪商遂心結盡解。

    看吧,這就叫聲名在外。

    建寧四年,劉備年滿十歲。少君侯自幼食虎熊野味,身材遠超同齡。即便是馬鐙上的軟梯,也隻剩兩階。想必年十五,就能向常人一樣騎馬射獵。

    大儒劉寵曾為將作大匠。見村中多弓手,而無弩手。便獻上一圖。

    劉備看後大喜,竟是連發弩!

    此時的連發弩,操作比較費時,而持弩又不便兼用其它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兵士掩護下編成‘上弩’、‘進弩’、‘發弩’等組,輪番發射。弩手不善衝鋒陷陣,‘守隘塞口’時,方能發揮其威力。

    樓桑望樓林立,多以自守。用弩更佳!

    劉備這便找來蘇伯,按圖中所繪,將零件分別造出,組裝成弩。讓兵士試之,箭發如雨,果然強悍。

    這便大規模督造連發弩,並在宗人附民中招募青壯,準備新建一曲連發弩手。

    人數也不必多,百人足以。

    42737/26159203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