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9 君前臣名(2/3)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6654更新時間:2019-06-30 03:04:15

    君以國士待我,當以國士報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報之!君以草芥待我,當以仇寇報之!

    細細品味,比起隻有奴才順民的後世王朝,先秦兩漢是何等的快意恩仇。

    這股痞氣,貫穿始終。

    痞從何來?微末江湖。

    無論身居廟堂,還是避世山野。這股與身俱來的痞氣,從未消散。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心悅誠服,納頭便拜。

    “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

    細想,有兩個收獲。首先,錢不是萬能的,解決不了時下所有難題。其次,錢辦不到的事,豪俠卻能辦到。於是比錢財更強大的,便是江湖豪俠的千金一諾。

    再看此句:“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子將儒生和俠客等量齊觀。亦說明先秦兩漢時,俠客的地位,並不低。

    甚至是能解決許多棘手難題的關鍵人物。

    君侯和興前後兩漢的先祖一樣,也起於微末。果敢利落,快意恩仇。

    一身痞氣。

    大漢朝的這股痞氣,諸位看官當細細體會。切莫再以後世經驗,反套我大漢。就如被一代代去勢的蒙古戰馬。在強權麵前唯唯諾諾,互相蠅營狗苟,被騸盡了血勇的後世官場職場,絕不是我大漢風尚。

    由此亦可見。說書人的天賦,便是能將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隻言片語、細枝末節,拚湊成一條完整的劇情線。不要去輕易懷疑一個說書人的發散思維,以及與生俱來的想象力。

    北伐之戰便是例證。

    關於夏育等人的那場北伐,史書上隻有寥寥數筆,一語帶過。後世亦無人提及。然而,說書人卻能從零碎的史料中,拚湊出整個過程。

    首先,夏育等人,能力智商,在不在線?

    事實證明,三人皆是平羌宿將,通曉兵事。

    為何要北伐?

    顯然是鮮卑為何連年寇邊,為禍日重。

    時機對不對?

    大漢七州蝗,鮮卑四月寇邊。顯然亦受蝗災。

    大漢十三州,憑什麽認為在北地大旱?

    旱極而蝗。江南多水,豈能有七州連旱?故而隻能是北方。

    如何都是騎兵?

    搗巢行動,故而皆是精騎。

    為何轉戰兩千餘裏?

    鮮卑大單於行遊擊戰術,將大漢騎兵拖垮。

    為何王庭東移?

    胡民生存所依有三:“水草”、“芻稾”、“鹽地”。

    以上素材,皆能查到。卻無人能拚湊成一條完整的故事線。

    而說書人做到了。

    信不信?

    隨意。

    反正,此最後一次解釋所謂的‘桃園結義,身份懸殊’。以後再也不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