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00 六縣為國(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61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13

    “如此甚好。”陛下欣然點頭。

    蔡邕《獨斷》:“策者,簡也。其製,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

    《漢書》載漢初帝命有四,首曰策書。時隻用木簡書寫,所以稱為策,又與“冊”通。

    尚書令曹節又問道:“敢問陛下,封國以何為名?”

    陛下這才想起,還要給封國取個響亮的名號。

    “燕國如何?”陛下拋磚引玉。

    “老臣以為,還是二字為宜。”楊賜首先站出來反對。

    所謂功高蓋主。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風頭正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既已封大國。國號還是低調些好。恐招小人,眼紅妒忌。

    “臣等附議。”

    “太常以為何名為宜?”陛下和顏悅色。

    楊賜遂將目光投向大漢山河圖:“封國西起範陽,經臨鄉、方城、安次、泉州、雍奴,東抵渤海。何不叫渤海王?”

    “冀州有渤海郡。豈能封渤海王?”這便有人反對。

    陛下聞聲抬頭:“盧尚書,以為如何?”

    “臣久居住幽州。常聞‘冀南為趙,冀北為燕’。臨鄉侯封國,正在燕趙之間。何不取‘南北’與‘燕趙’相配?”

    “哦?”陛下略作思量,這便欣然點頭:“南燕北趙。又當如何決選?”

    “臣以為,南燕為佳。”太尉許彧靈光一現。陛下不正好中意燕王嗎。

    “封國在北,取南燕似有不妥。依老臣之見,北趙並無歧義。”司徒陳耽道。

    “封國多澤,何不稱深澤國。”這便有人開始和稀泥。

    “深澤侯國早已撤國,並入範陽。如何能用一隅之地,為封國命名。此乃以偏概全也,廷尉此語不可取。”話音剛落,這便有人出來反對。

    不等崔烈入列,有人開口:“既並六縣為國,何不在此六縣之中,取二字?”

    於是朝臣,又被帶偏。

    紛紛暗自思量,如何在六縣之中取最佳二字。

    見殿內群臣爭論不休,陛下不禁苦笑。

    本以為裂土封國,劃定疆域是最難。豈料,取個合適的名字才是左右為難啊。

    朝堂一時如鬧市。

    三公九卿各個引經據典,唾沫橫飛。卻誰也說服不了誰。

    眼看日頭偏西,也沒吵出個所以然。

    忽聽有人高喝:“何不叫薊國?”

    “薊縣不在封國之內,如何能命此名?”

    “下官所說,並非燕國舊都。乃是西周諸侯國。”說話之人,正是議郎曹操。

    陛下這便看向司空張濟:“司空可知薊國?”

    “老臣知也。”遂將薊國曆史娓娓道來。

    薊國,國祚延綿千餘年。國君為伊姓(一說祁姓),堯之後裔。

    薊國立國於商,其間時斷時續,具體傳承已不可考。西周初年,薊國受周天子分封,重新立國。直到春秋中期,亡於燕。

    後,燕國立都與薊國舊地。取名薊都。

    “薊國……”貌似陛下,頗為意動啊。

    楊賜不由回望議郎曹操。到底是臨鄉侯密友啊。

    薊國雖不如燕國如此惹眼。卻也是一個字的封國。

    且,時人多會誤以為薊國乃是薊城周圍。而不會想到乃是西周封國矣!

    “眾卿以為如何?”陛下又笑。

    42737/2615964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