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9 上表回國(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02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5:31

    劉備總覺得,兩人終將會相遇。

    聽聞陛下因大興土木,耗費頗多。劉備便經由黃門令左豐,捐出一億修宮錢。

    不出三日。陛下詔書,賜薊國“四出文錢銅母範”若幹,授予新幣鑄造之權。

    舉朝震驚。

    四出文五銖錢銅母範,與今漢通用的五銖銅母範,十分相似。

    形如銅匣蓋,長方圓角,範麵中心設一小圓柱,乃是圓孔澆鑄模道。範麵排二列、八枚正背相間的五銖錢模。鑄造非常規整,邊周列有成對的定位榫卯。範背鑄有橫豎相交凸起的十字形筋紋,與高起的錢幣邊緣,拚合成田字形紋飾。

    銅範背麵置十五字銘文:“光和五年八月丙午命掖庭令畢嵐造”。

    今漢五銖,總體沿襲了前漢五銖的構造,又有明顯區別。今漢五銖大多比前漢五銖輕薄,文字書寫亦較圓潤,筆畫彎角多見圓折。

    自光武定都洛陽起,五銖錢的鑄造便從未停頓。可粗略的分為早、中、晚三個鑄造時期。

    早期五銖錢,銅質精純,工藝精細,麵文嚴整、寬放。中期五銖,錢體略小於早期,銅質較差,鑄造工藝亦不如早期工整,錢麵文字相對疲乏,凸顯國力衰退。晚期五銖,銅質繁雜,工藝粗劣,重量減輕,質量大降。已與私錢無異。

    為與市麵上流通的劣質錢幣相區別,今漢五銖錢麵上,出現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記號。

    有的形如凸起的圓點,後世稱“星”點;有的是半個圓點,稱其為“半星”;有的是橫劃,有的是豎劃,稱“橫杠”、“豎杠”。

    五銖上的這些記號的形狀和位置,亦各有特點,並不雷同。

    比如同樣帶星點,有的在孔上,有的在孔下,有的懸空在文字之間,有的在穿孔邊緣。星點數量亦是各異,有的置有多星,諸如此類。

    但終歸是大同小異,易被不法分子臨摹仿照,更易被打磨消除。

    而陛下新鑄的四出文五銖,意在整頓幣治,取締非法流通的各種私改減重五銖。順便也能大賺一筆橫財。

    因此推出的新幣稍有增重,大多能達四銖。

    又聽劉備一席話,陛下這便醒悟。此舉出力不討好,也賺不到錢。

    更知劉備鑄錢非為賺錢,而是要解決缺錢之困。

    故而。授予劉備的“四出文五銖錢銅母範”,乃是足重的五銖錢。

    這種錢背穿孔,四角各有一道凸杠直抵外郭的四出文五銖,因此也被稱之為“角錢”。

    “一角錢”,遂流傳於後世。

    不久之後。工藝精湛,幣型精美,極難仿造,又不易被“銼磨錢背盜銅”的“四出五銖”一出,立刻風靡薊國。

    又經絲綢之路,遠赴西域。成為法定通用貨幣。此都是後話。

    知劉備行將歸國。洛陽好友紛紛登門送別。

    大將軍府長史袁紹,亦不避嫌。以故友身份登臨輔漢大將軍府,與劉備舉杯話別。

    42737/26159692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