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75 茱萸托思(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738更新時間:2019-06-30 03:06:24

    “免禮免禮。”王國草草洗漱披衣,趕來相見:“軍師深夜來見,有何要事?”

    “回稟將軍。乃為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位將軍而來。”閻忠答道。

    “二位將軍何事?”王國一愣。

    閻忠低聲道:“細作來報,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位將軍在軍中宣揚太平教義,吸納信眾。不知此事,將軍可曾知曉?”

    王國這便點頭:“不瞞軍師,北宮伯玉、李文侯乃是黃巾渠帥。”

    “原來如此。”閻忠略作思量,這便醒悟:“將軍可是想借二人之力,東結黃巾?”

    “然也。”王國本欲言又止。與閻忠目光一碰,卻忽然醒悟。既視為心腹,當不做隱瞞。這便將利害關係,和盤托出:“此次重金結好三十六部羌渠,便出自二位將軍之手。”

    “原來如此。”閻忠又問:“如此說來,北宮與李將軍,乃是背後主謀?”

    “然也。”王國點頭。

    閻忠又問:“既如此,那二人何不自立門戶,反要推舉將軍?”

    王國傲然一笑:“軍師有所不知。羌人所信,乃是本族神靈。並不信奉黃老之術。二人雖重金結好三十六羌渠,然羌人卻不願舉太平道旗號。於是二人便退而求其次,舉我為主。”

    閻忠終於悉知內情。

    此次兵亂,確是太平道在背後主使。羌人見利棄義。趁關東播亂,群起而反。攻城略地,除去發泄對漢庭不滿。也未嚐沒有割據自立之心。

    羌人之所以屢降屢叛。與朝廷所行政策,不無相關。

    與建立先零王朝的先零羌為例。

    前漢初年,先零羌主要分布於湟水流域。元朔六年(前121年),河西戰役打響。匈奴昆邪王降漢,為防匈奴騷擾,武帝下令驅逐諸羌,由此引發羌民激烈反抗。先零羌與封養羌、牢姐羌合兵十萬,他們攻令居、安故,圍袍罕,但皆被漢軍擊敗。於是遷其部落於湟水上遊、西海(青海湖)周圍,及隴西郡河關縣一帶。宣帝時,大將趙充國再攻先零羌,迫使先零羌繼續向西遷到西鹽池等地。新莽末期,中原大亂,先零羌又回到湟水流域,占據金城郡。

    今漢初年,先零羌又被伏波將軍馬援所敗。部族被強遷於隴西、漢陽(天水)、右扶風等地,餘部則遷往塞外。

    永初元年(107年),先零首領滇零,領諸羌再反,並建立先零政權,在北地郡自稱天子,史稱先零王朝。

    王朝雖短,然卻不失為火種。點燃羌人立國雄心。散落在河湟流域的先零羌,常有割據之心。

    此次舉族反叛的三十六部羌渠,皆是“先零別種”。

    之所以太平道能說動三十六部羌渠起兵謀反,乃因先零羌,本就有割據立國的野心。

    涼州一地,之所以漢人驟減,乃因羌人暴增。這些不計入編戶齊民的“諸羌”,人數恐不下百萬。

    也正因如此,以黃老之術入手的太平道,在涼州並無多少信眾。隻得重金結好先零羌渠,又推舉當地豪強王國為主。

    思前想後,閻忠這便問道:“敢問將軍,三十六部羌渠,究竟聽命於誰,又以誰馬首是瞻?”

    “這……”王國一時詞窮。

    閻忠這便進言:“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又說‘一山不容二虎’,‘防人之心不可無’。將軍需早做打算。”

    一語驚醒夢中人。

    王國幡然醒悟:“軍師之言,字字珠璣。某定銘記肺腑!”

    42737/2666238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