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0 一門出仕(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410更新時間:2019-06-30 03:07:45

    圖中朱筆圈出的,正是半島南部,三韓之地。

    薊都尹婁圭,旋即醒悟:“主公欲興兵三韓乎。”

    “然也。”劉備輕輕頷首。

    見百官騷動,婁圭進言道:“如此。遼東、樂浪二郡太守人選,還需細酌。”

    劉備欣然笑道:“婁子伯果然足智。”

    三韓,在前漢時便與中原交往密切。其中,辰韓因語言、稱謂、器物等與秦朝相似而被稱為“秦韓”。“桓、靈之末,韓濊(huì)強盛,郡縣不能製,民多流入韓國。”此係“韓國”名稱之最早記錄。

    與曆史不同。

    因薊王橫空出世。薊國橫亙在幽冀之間。黃巾之亂,並未能波及幽州。更加鮮卑覆滅,烏桓降服,邊境得安。北上流民,皆入薊國。並無多少漢民,流徙三韓。

    此時興兵討伐(抄掠),正當適宜。

    時下半島北有扶餘、高句麗。尤其是死灰複燃的高句麗,夾在遼東與樂浪,白山黑水間。趁中原大亂,鮮卑覆滅,高車南下之難得契機,兼並留守各部,日漸強盛。劉備隻需想想羌人子嗣眾多的饒妻製。稍作遲疑,養虎成患,悔之晚矣。

    “扶餘國,在玄菟北千裏。南與高句麗(龍崗山脈),東與挹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鬆花江)。地方二千裏,本濊地也。”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如前所說。薊王絕不能容忍,在煌煌天漢周邊,遍布能快速暴兵的野外巢穴。

    冰凍高原深處的古羌,白山黑水間的濊貊,甚至南下的高車各部,及三郡烏桓。劉備皆持有十二分之警惕。先前中原大亂,有心無力。且內外頗多掣肘,亦鞭長莫及。今劉備就國,正當其時。趁天下初定,陛下還未駕崩,先將北境安定。

    一旦天下有變。薊王揮鞭南下,再無後患矣。

    “主公,當遣人出使高車,說服歸義王興兵,牽製扶餘、高句麗。”略作思量,婁圭已有對策:“再令三郡烏桓,沿‘濱海道’南下樂浪,擊三韓之背。水軍跨海而擊其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腹背受敵’,三韓必敗。”

    “高車一己之力,如何能牽製扶餘、高句麗二國。”王傅黃忠言道:“若二國狼狽為奸。趁高車興兵東進,與高句麗相持,扶餘南下擊其後。東西夾攻,高車危矣。若高車敗退,烏桓自難保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北境亂矣。”

    “王傅所言極是。”劉備含笑點頭。若趁高車興兵東去,扶餘悄然西進,自漠北南下。與高句麗前後夾攻。高車必不能敵。遊牧部落,並無國屬。待扶餘與高句麗兼並高車各部,尾大不掉,反成新禍。那時,二國當如鮮卑大單於檀石槐那般,年年寇邊。抄掠邊郡。

    誠如王傅所言,當真牽一發而動全身。

    然百官皆還未知。

    時下漠北,亦伏有一支強援。正是前雁門太守竇統之沒鹿回部。

    然薊王卻從未說破。唯王太妃、竇太後等,少數知情。今與竇氏和親結盟,料想這支強援,當可為我所用。

    “‘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事不必急於一時。”劉備言道:“待稻收畢,顆粒歸倉。再徐徐圖之。”

    “臣等,遵命!”

    42737/42559917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