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38 一席之地(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372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20

    古往今來。結婚,從不是兩個人的事。

    心掛朝會,隻吃了碗白粥,薊王便並箸淨口,起身離席。諸妃起身相送,又各自落座,繼續進食不提。夫君夫君,既是夫,又是君。

    所謂開誠布公,宜早不宜遲。

    太妃已有言在先:凡我兒孫,無分長幼,不論男女,皆有湯沐食邑。

    於是,家和萬事興。

    “王上為君興——”左國令士異,高聲唱喝。

    百官起身,恭迎薊王儀仗入殿。

    “百官就坐——”薊王回禮,士異再唱。

    待薊王穩坐,百官才依次落座。

    能在薊王當麵,有一席之地。足可羨煞旁人。

    輕重緩急。後難先易。

    先由二位國相,例行通稟,諸多國相權限之內的待批事宜。便是所謂“輕急”。凡遇內外不決之大事,待二位國相稟畢,再上呈薊王,由薊王問計群臣。便是所謂“緩重”。

    若遇十萬火急,則需專開朝議。取千石、二千石及以上重臣,出席。

    五日小朝,多理要政。十日大朝,內政外交,事無巨細。

    二位國相,將一旬國政,娓娓道來。既通稟主公,又告知同僚。列席百官,細細聆聽。既長見識,增治政。又可共督內外國政,權衡利弊得失。若遇存疑,亦可當堂指正。二位國相,亦會給予解答。

    換言之。十日大朝,除去知曉國中詳情。亦是難得的論政之機。所謂觸類旁通,一隅三反。凡知曉一事之政,類似事件,百官便皆可處理得當。薊國乃新興之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各類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又苦無先例可循。正如二位國相,舉薦太學生劉曄為大夏令時所言。新興事物,別開生麵。

    正因如此,薊國才多“少年長吏”。

    隻需心存春秋大義,為國謀利,為民做主。因地製宜,不偏不倚。政令所出,水到渠成。便有參差,稍加亦可完善。

    薊國藪中,築列城七十又三,納島夷百萬。新增北平等數縣,納濊貊六十萬民。遝氏列港,孤懸在外,亦在頂風冒雪,加緊督造。還有海外諸港,遣使通商。大事小情,乃近日朝政,重中之重。

    百官同商共議,氣氛融洽。

    政通人和,不過如此。

    聚精會神,智機百轉。午膳時段,便成了難得的消遣。

    與同僚天南海北,異事奇談。街談巷議,家長裏短。說到興濃,薊王亦會插言。殿上殿下,一時俱歡顏。

    午後小憩,洗漱更衣(如廁),百官就位,朝議再起。

    晚宴前,多半會散朝。約三五同僚,館中小酌。便是多飲幾杯亦無妨。明日正當休沐。

    因十日一大朝的關係,逢五休一的“休沐假”,在薊國亦酌情更改。大朝會後,例行休假一日。對比六百石以下,無需參加朝會的官吏而言,仍“逢五休一”。對比六百石及以上,隻需列席大朝會的官吏而言,亦是“十二休二”。對比千石及以上,大小朝會皆需出席的高官而言,全年無休,需用輪休,或年假來補。

    終歸是重任在肩,能者多勞。

    42737/476050027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