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8 滅國之危(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166更新時間:2019-06-30 03:08:46

    奴隸主們,被迫對剝削奴隸和經營田產的方式,作出某些改變。比如,改良控製奴隸的方法,及修正對奴隸的態度。盡可能收買不同種族的奴隸,避免把同族奴隸集中使用,提防奴隸聯合。又把大片土地分割成小塊,交給奴隸耕種,奴隸甚至可以分享一部分收成。於是,奴隸漸漸從“會說話的工具”演化為“隸農”。無論奴隸主是否心甘情願。然此舉,確實有助於羅馬社會的穩定。

    而斯巴達克斯起義後。歐洲接連發生了多起以斯巴達克斯為名的奴隸起義,其帶來的破壞與衝擊,甚至不局限於歐洲。

    然即便是改良後的“隸農”。在綠洲主人“三十稅一”的田租麵前,亦毫無優勢可言。堪稱完敗。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若能得“三十稅一”,羅馬隸農,願鋌而走險乎?

    答案,不言自明。

    毫不客氣的說,隻需大漢聯軍抵達,便是一場足以彪炳史冊的“奴隸解放戰爭”。作為基石的奴隸,因逃亡、暴動大量流失,羅馬整個上層建築,隨之轟然崩塌。飛灰湮滅,成為曆史。

    若兩軍陳兵國境,還有一戰可能。

    隻需讓劉備突破封鎖,攻入境內。便是一場如火如荼的奴隸大解放,羅馬大崩盤。

    再說一遍:羅馬和大漢,沒有可比性。

    正因敏銳的看到了大漢封建製度的優越。才讓皇後魯琪拉,徹底打消了重返羅馬的念頭。此舉,何止引狼入室,引火燒身。分明是滅國之危。

    或有人問:羅馬的奴隸,難道不是羅馬人嗎。國難當頭,不知道同仇敵愾?

    羅馬的奴隸,真還不是羅馬人。

    羅馬奴隸,大部分來自行省或被征服地區,少部分是負債者及罪犯。

    其中外族奴隸占絕大部分。自羅馬進入“共和時代”,便開始不斷對外侵略擴張,外族奴隸的數量和種類,增加極快。到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城有一百五十萬人口,奴隸便占了九十萬。

    正因坐享奴隸帶來的巨大紅利,不斷滋養著羅馬對外侵略,掠奪外族奴隸的野心。公元前三世紀,在征服意大利南部山地的戰爭中,有三萬六千名戰俘,被賣為奴。第三次布匿戰爭(Third  Punic  War)結束,迦太基城中殘存的五萬人,全部淪為奴隸。在希臘北部的一次戰役中,羅馬軍隊擄掠了十五萬當地居民,販賣為奴。羅馬統帥凱撒征服高盧,把四十萬人當作奴隸賣掉。

    羅馬城一百五十萬人口,奴隸占九十萬。奴隸占比竟高達六成。試想舉國之內,奴隸數量何其恐怖。

    嵐風徐徐,拂麵送爽。

    聖火女祭司阿奇麗婭,與羅馬皇後魯琪拉,俯瞰萬家燈火,各想心事,相對無言。

    許久,阿奇麗婭忽喃喃低語:“羅馬,究竟是誰的羅馬。”

    聲音雖婉轉低沉,近乎呢喃。

    可羅馬皇後魯琪拉,還是字字入耳。試著張了張嘴,卻泛起絲絲苦澀。

    羅馬帝國,本就建立在累累屍骨之上。

    羅馬人也早已,心安理得。

    42737/46894539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