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78 城上金烏(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962更新時間:2019-07-11 23:40:37

    “我等開罪?”鉤盾令宋典,脫口而出。

    “嗬嗬!”封諝一聲冷笑:“皆欲誅滅諸大人三族!”

    “人死債滅。”張讓已醒悟:“隻需殺了我等,抄出《子錢集簿》,先帝散出去的無數銅錢,便再無去向。洛陽子錢家,獲利何止百倍!”

    趙忠卻道:“不瞞封常侍,我等之所以苟活於世,便是想憑《子錢集簿》翻身。今若交出,如何保滿門老小,一世富貴。”

    “也罷。”封諝笑道:“老朽之言,諸位大人已斷難再信。如此,便換個人來。”

    話音未落,封諝三擊掌。

    牢門重啟。另有一人,下入監牢。

    監內眾人,定睛細觀。脫口而出:“少令?!”

    “左豐,拜見諸位老大人。”正是黃門令左豐。

    張讓、趙忠,心領神會:“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封諝笑問:“諸位大人,能信否?”

    “少令出麵,老奴等,如何能不深信。”張讓伏地答曰:“事關重大,少令且附耳。”

    “好。”左豐這便近前。

    張讓躊躇再三。性命攸關,唯吐露實言。然還未開口,已涕泗橫流,似有錐心之痛。無它,隻因利重,如割心頭之肉。

    左豐亦不相逼。待哭罷,張讓便將前後諸情,和盤托出。

    封諝支起耳朵,斷斷續續,隻聽得:雞鳴堂、城上金烏、河間姹女,諸如此類。

    心念一動,便憶起桓帝年間,京城一首廣為流傳的童諺:“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一徒死,百乘車。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姹女工數錢,以錢為室金為堂。石上慊慊舂黃粱,梁下有懸鼓,我欲擊之丞卿怒”。

    童諺前半句,以“城上烏鴉搖動尾巴”之比興手法為始,預言桓帝登基後蠻夷反叛,暗示時局崩壞。後句“車班班,入河間”,預示桓帝即將駕崩,朝中又派大隊車輿、人馬,往河間國迎立桓帝從侄劉宏入京,是為漢靈帝。靈帝即位後,與母永樂董太後賣官鬻爵,於是這位來自河間的美麗女子,整天忙於數錢,仿佛住進了金錢蓋成的宮殿。故後半句又以“石上舂黃粱米”作比興,諷永樂太後雖攢銅無數,卻異常吝嗇,三餐隻食黃粱米。並指出靈帝朝綱敗壞,天下正直之士皆欲擊鼓鳴冤,卻被朝廷鷹犬怒止。

    “城上金烏”喻靈帝像烏鴉一樣喜獨食,不與民共享。而“河間姹女”,自是指永樂董太後。今日之太皇董太後。

    顯然,西邸雞鳴堂,便是《子錢集簿》藏匿之處。

    聽張讓道盡機密。左豐這便起身:“諸大人且安心。隻需得償所願,滿門家小,富貴榮華,享之不盡。”

    “有勞少令。”監內眾宦,流淚下拜。

    封諝目睹一切,不由得心生感歎。這天下,仍是漢家之天下。

    出北寺獄。封諝這便與左豐別過,自行返回永樂宮不提。

    左豐則趕往西園,尋找“茲事體大”的《子錢集簿》。

    42737/46317342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