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22 刀槍莫及(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264更新時間:2019-11-15 00:30:50

    誠然。因兩漢方術大行其道。時人又深信讖緯之術。若換作旁人,又或者非路上偶遇,族兄大可一笑了之。名士風範,不以為意。之所以,被其言語所惑,正因一切皆符合“撞破天機”:無名方士,路中偶遇;賜以酒食,回贈讖語。

    方士言語之利,當真刀槍莫及。

    人總有不足,亦有缺陷。若被人無端放大,如何能不心傷難平。

    窺一斑而知全豹。

    薊王將方技與神仙術剝離,以神滅無鬼之王學門徒,統領方技館,可謂高瞻遠矚,神來一筆。

    王充學說,太過驚世駭俗。後世雖偶有人拜讀,卻少有人承習。薊王立方技館,元素令。吸納天下王學門徒入館。又命鄭玄等,將王學納入『大儒學(百科)』範疇,廣授國內學子,乃至太學壇亦開專科。足見一斑。

    薊王上洛前已下令:集舉國之力,仿《薊法》,修撰《薊學》。取名:《百科全書》。

    以儒宗鄭玄為首。四少師等,薊國名師大儒,悉數入選。

    方技館的成立,給予王學政策上的扶持。讓散落各地的王學門徒,學以致用,學優則仕。元素令常林,秩真二千石高俸。館中屬吏、工師,皆衣食無憂。日日精研方技,樂此不彼。

    先前得報,“伏火丸”已初見成效。

    所謂“伏火”,乃外丹術之一種。屬於“火法煉丹”。指將藥石加熱,蒸發毒素,達到降伏石藥火毒,利於服用之目的。

    伏火丸,又稱伏火丹。傳聞乃出天師道。塗抹法器,揮舞時可燃神火。

    劉備一瞬間便想到了火柴。

    因塗抹於法器,故時下稱“法燭”。稍後稱“發燭”。

    宋人高承《事物紀原》中載:“漢淮南王招致方士之士,延八公等撰鴻寶方畢方,法燭是其一也,餘非民所急,故不行於世。然則法燭之起,自漢劉安始也。”

    元末明初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亦有:“杭人削鬆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

    換言之,漢時,已有火柴。且說神奇不神奇。

    火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待成為薊國新名產,遂與指南針並稱為二大航海神器。此皆是後話不提。

    遙想當年,一群太平道神棍,入村傳道。食畢百家飯後,使出“紅蓮淨法”,點燃火浣布。想必,便用了一根火柴。

    一通百通。整日裝神弄鬼的一群人,卻握有時下最頂尖的科技。

    若能化繁為簡,廣為流傳。功莫大焉。

    千秋觀頂閣。

    西王母派上元夫人,麵沉似水:“此人出自何派。”

    “無人知曉。”瑤姬答曰。

    “屍身又在何處。”

    “便在觀內,未及收斂。”

    “一路雲遊至此,吃飽喝足,一命嗚呼。”上元夫人言道:“所為何來?”

    “莫非,乃為點化薊王族兄?”瑤姬亦模棱兩可。

    “薊王族兄,不過看似尊貴。以我觀之,泯然眾人也。點化此人,又有何大用。更不惜賠上身家性命。”上元夫人搖頭道:“內中必有隱情。”

    42737/49557603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