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90 班師回國(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288更新時間:2020-02-18 14:23:41

    然劉備卻以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非但與劉備認知相悖。亦與大漢國策相悖。終漢一朝,蠻人北上,胡人南下,羌人東歸。充而化之:江河所至,皆為漢土;日月所照,皆為漢民。

    於是,郭奉孝言:“再有四百年,無分華夷。四海升平,光融天下。郭嘉竊以為,若我大漢做不到,再無人能做到(詳見:《四海·  1.146  大而化之》)。”

    故蔡邕藏書雖多,薊王不用。

    煌煌天漢,王者之心。必然兼容並蓄,海納百川。

    用於薊王。便喚作:光融天下。

    守護初火,焚盡蠻荒。

    還是那句話。不設身處地,活在當下。如何能知漢人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切莫以後世經驗,反推前朝。

    又謂“借古喻今”。國策開放與否,顯然與國力相關。今日之中華,可比昔日之大漢否?

    言歸正傳。

    一眾豪酋所求,薊王無不應允。

    賜清鋼良鐵,堅兵利甲,以禦仇敵。

    眾豪酋感激不盡。指天為誓,永不複反。

    中島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動。於是爭相獻媚於薊王,生怕為他部所先。

    戲誌才之計,成矣。

    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所建海港,位於澶洲北島西南大灣入海口。又因此處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被當地部族稱為“呂宋”,故取名呂宋港(馬尼拉港)。薊王親眼所觀,當不啻金蘭灣中象林港。乃是難得天然良港。

    二人確有眼光。

    北島毗舍邪人,性情溫順。善漁獵及農作。隻需引入薊國良種,稻作當可一季數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呂宋平原),雨水豐沛,亦利圩田。

    應中島毗舍邪人所請。薊王遂命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擇其一,泛舟南下,擇址督造新港。

    事有巨細,井然有序。

    如何施為,無需薊王親臨。待安撫一眾豪酋,薊王遂率船隊北上。經由南醴、甬東等,中繼港。補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薊王遠征萬裏,為大漢收複失地。功高蓋世,已不足以稱之。

    朝中又起賜加九錫之論。

    少帝六百裏傳書,詢問太妃之意。

    被母親婉拒。

    言,薊國千裏國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萬國民。古往今來。得此厚賜,未有如薊王者。既心滿意足,加九錫何用?

    少帝將太妃上表,當殿誦讀。

    百官聞之,無不慨歎。

    於是賜加九錫,再次作罷。

    少帝亦得心安。

    薊國果是純臣。恪守臣節,不願專權。

    薊王上表,請立江表諸港,及象林苑等,諸多條陳,無不應許。固然超出十港,然區區小事,何足道哉。

    薊王無難事矣。

    少帝穩坐大位。待幽冀七國獻費抵京。內憂外患,當可一並剪除。

    太後深諳商賈之道。料想,開價雖高,卻終可商量。

    心念至此。環視百官,少帝不由得渙然冰釋。

    江山終入朕手。

    42737/54369715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