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53 吾道東流(1/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5054更新時間:2020-07-15 15:45:52

    

    今漢初,博士有十四人。《易》四:施、孟、梁邱、京氏。《尚書》三:歐陽、大、小夏侯氏。《詩》三:魯、齊、韓氏。《禮》二:大、小戴氏。《春秋公羊》二:嚴、顏氏。

    由此至漢末,博士人數無所增損。博士弟子,武帝時為五十人。昭帝時,增滿百人。宣帝時,增倍之。成帝末,增至三千人。漢末,太學大盛,諸生至三萬餘人。

    薊國太學博士,雖沿用五經博士之舊稱。然諸子百家,皆有涉獵。經儒宗等國中大儒,兼容並蓄,去偽存精。集各家之所長,號百家學壇。實乃將尚未編纂完畢之國典《薊國大百科全書》,先行傳授太學諸生。

    俗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一家之言,總有缺陷。能將百家之長,融合貫通,學以致用者。號通儒。足見,漢時百家,尚未絕跡。

    凡國策,必因時化育,因地製宜。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

    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為何來?若所思所想,脫離大漢國策民情,必有偏差。和合之風,遍吹中夏。羈縻和親,向化四夷。與之相匹配,國力強橫,鼎盛文明。故引百蠻來朝,莫不以漢化為榮。前後兩漢,開明國風。朝野上下,開放包容。

    和合之風,開明包容。在此等曆史背景下,武帝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作何解?

    竊以為。必是借儒家“中正平和,兼濟天下”之風,兼容並蓄,一統百家。武帝一代雄主,非但要一統九州,還欲一統學術。無論疆域還是思域。武帝皆要做“千古一帝”。

    若行焚書坑儒,既不符時代風氣,亦不符後世史實。

    所以,品人論事,絕不可脫離時代。更不可代入後時代。否則,必然得出“五胡入華”之謬論。

    於是乎,研究曆史,首當其衝,需還原時代的風貌。否則,閉門造車,道聽途說。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太學後院,高成館。

    龐德公與儒宗,正閣中對弈。

    “王允令王上兼督四州,未嚐不是緩兵之計。”龐德公言道。

    儒宗亦知:“時董卓亂政,妄自廢立。王允欲行撥亂反正,借遣使撫慰山東,而問計主公。主公為全大局,不欲再起紛爭。稍後又為麟子阿鬥,築甘泉宮。時易縣為京,遍傳大河上下。眾皆以為,主公欲立麟子,裹入叔侄之爭。趁機割據河北。故,王允先予之,以安主公割據之心。”

    “今叔侄三人,各自稱帝。九州決裂,天下三分。竊以為,關東當為曹孟德所據。二袁或順下江左,挾合肥侯割據江東。”龐德公,早有預見:“劉景升,自險勝孫堅,穩坐荊州七郡。漸為荊州名門所裹挾,久必生據土之心。益州劉焉,亦難久居人下。群雄並起之勢,成矣。合肥侯、史侯、董侯,皆為人質也。恐難善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