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34 天下初平(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832更新時間:2020-08-23 00:17:36

    如此可知,唐太宗回軍時,乃沿傍海道。所渡“泥淖八十裏”,為小遼澤。

    而太宗親征時,“庚午(初三),車駕至遼澤,泥淖二百餘裏,人馬不可通,將作大匠閻立德,布土作橋,軍不留行,壬申(初五),『渡澤東』,丁醜(初十),車駕渡遼水,撒橋以堅士卒之心,軍於馬首山”。

    “泥淖二百餘裏”,乃是大遼澤。

    亦知,太宗引軍往返,乃繞行醫無慮山首尾。穿越大小兩處遼澤。

    晚至唐時,大小遼澤,尚如此廣袤,可想而知。時下必有過之,無不及。

    小遼澤,東西徑二百裏。大遼澤,東西徑三百裏。南北略短。

    三百裏大遼澤,廣袤萬裏。百裏一縣,足可辟九縣。一縣滿十城港,計九十城港。

    待東境郡縣築畢。薊國足有五百城港。向化四裔,分戶遷居,皆足可安置。

    比照十餘年移民趨勢匯總。上計署估計,三年之內,薊國當破二千萬口。利益廣大,吏民振奮。

    一國廣濟天下。炎漢三興,不應我主,還證何人?

    大遼澤內,枝津暗流,水網密集。隻築大遼水堤,不足以分割沼澤。水情遠比小遼澤,乃至雍奴藪複雜。

    且廣袤澤地,除大遼水外,諸水皆籍籍無名。

    薊王需“先定水,再名城”。以水分陰陽。

    “稟王上,大遼水情錯綜,非一日之功。”都水令鍾演,亦伴駕抵達。

    “不必急於一時。”薊王初觀此澤,徒生煙波浩渺之感。心中敬畏,油然而生。一片汪洋,無立錐之地。隻需圩田大成,地利之豐膏,恐在督亢、雍奴之上。若此處大興稻作。可保薊國百年足食。

    再加海外寄田,大漢再無缺糧之危。

    大匠師畢諶,已先行抵達。上呈將作寺所繪,水脈簡圖。

    果然枝津交錯,暗流眾多。堪比巨馬之豐水,便有三條。自西北向東南,呈“川”字,隱流大遼澤,暗通大遼水。

    果然塞外不毛之地。人跡罕至,無有命名。薊王遂名為“三川水”:西川水(西河),中川水(繞陽河)、東川(柳河)水。

    初立東川、中川、西川三縣。餘下諸縣,待治水畢,再從長計議。

    經停一日,王駕折返。雛鴉號出大遼口,入三足踆烏,母艦船腹。薊王碧海乘風,斜驅遼東灣,過碣石宮,入渤海上灣,經巨馬水路,返回南港。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來去十日。薊王當不缺席,月初大朝。

    42737/558477350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