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83 天佑吾王(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316更新時間:2020-09-11 14:37:09

    灌漿期的海稻,稻穗青白,遠望如蘆葦蕩。稻穀具芒刺,稻米呈紅色。稻苗長勢快、再生力強。株高根深,不易倒伏。即便漲潮,海水倒灌。高達一丈的海稻穗,亦難被海水淹沒,退潮後仍是青苗如栩。

    且海稻根係發達,極利灘塗紮根。又因好似蘆葦,故常被錯認。若非將作寺良匠,偶然得見。需二千年後,才被國人發現。

    “竟是海水稻!”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蔡少師忙問:“莫非,當真生於海中?”

    “非海中,而是岸邊淺沼水澤。”女官如實答曰。

    “鹽鹵之地,寸草不生。”蔡少師又問:“此禾可獨活乎?”

    “然也。”女官答曰。

    聞此言,與會眾人,無不稱奇。蔡少師又命人揭去赤金琉璃罩。取根下土壤一觀,果是不毛鹹土。

    “天佑我主。”眾國老,竟衝南海巨禾,肅容下拜。再起身,皆老淚縱橫。

    此乃無上祥瑞也。

    東境,安昌、遼海諸郡,海岸綿長。無從辟為鹽田之灘塗泥沼,若遍植海稻。其利之大,可想而知。不論產量如何。若能足食,無需販糧。亦是大功一件。更有甚者,海外荒洲,如州胡島、對馬島、中山洲、鬱洲山等,環島灘塗,若皆遍植海稻,可補耕地不足之困。

    薊王取海稻赤米,為國老祝壽。粒粒貴如金珠。“南海壽米”,遂遍傳天下。

    正忙於東境鹽田的大夏令劉曄,聞訊入宮。求見薊王當麵。

    劉曄乃薊王同門師弟。自掌鹽府,已曆數載。學以致用,知行倍增。各式鹽作機關器,不斷脫穎而出。反哺薊國機關術,劉曄功不可沒。

    劉曄所求,薊王焉能不知。環渤海灘澤,鹽田不足一半。餘下近海泥沼,因晝夜潮汐交替,起起伏伏,潮漲潮落,不宜曬鹽。然若遍植海稻。鹽府百五十牢城,三百萬口鹽戶,足可自食。再無需販糧。尤其薊國九河下梢,入海處水質稍鹹,地稍鹽堿。正宜海稻生長。更加海岸漫長,地利盡顯,獲利之豐,無可計數。

    薊王這便與劉曄,同車前往樓桑將作寺。琉璃暖棚,試驗田內,海稻密如蘆葦,結滿稻穗。原來,將作寺已著手栽培。

    將作令蘇伯言,田中水、土,皆取自國中各縣,濱海泥澤。如泉州、柳縣、海陽、臨渝、遝氏、金州,海水稻皆可茁壯成長。

    待育種成,鹽府再無缺糧之困。

    劉曄大喜下拜。

    就薊王所知。西域,如鄯善等“地沙鹵,少田”諸國。海水稻皆可種植。

    不料天下,竟有此奇物。果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薊國現“丈高海禾”,更令天下嘩然。傳聞乃南極老人(南極仙翁)點石成金,用蘆葦所化。交由將作寺良工,轉呈薊王。並言,炎漢當可三興。

    一時神乎其神。

    須知,漢人以高為貴,以高為極。且喜朱丹之色。“丈高海禾”,“赤玉珠米”,無不與漢人好惡相合。更有南極老人,化腐朽為神奇。重重利好,乃至天下皆信以為真。

    “當真一丈高乎?”甄都金鑾殿中,董侯當有此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