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43 宵小辟易(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104更新時間:2020-12-06 22:59:01

    難得,朝廷板蕩,關中浪靜。更加東遷甄都,洛陽再無勳貴。長安漢室宗親,越發收斂。不敢恣意。劉陶治政日久,民心所向。鎮守長安,頗有功勳。

    再見薊王,時光荏苒,一時感慨萬千。

    薊王仍駐軍虎牙大營。長安城中勳貴,紛紛投帖謁見。比起多年前初見,薊王距大位,遙不可及。如今再見,薊王距大位,近在咫尺。且春秋鼎盛。隴右傳聞,薊王登基,當與光武同歲。光武三十二歲(虛兩歲),於鄗縣南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後曆十餘載,掃平群雄,定鼎江山。

    換言之。如無意外。薊王即位,不過一年半載間。

    定都長安,亦或是定都洛陽,皆在薊王一念之間。長安吏民皆以為。當擇西京。因薊王乃中山靖王後。子七廟。長安太廟,方是祖廟。

    兵法雲:“兵貴神速”。然薊王遠征,卻反其道而行之。一路不疾不徐。於長安經停三日,方才拔營西進。

    薊王舊地重遊,卻不走康莊大道,反經陳倉狹道,直抵燔史關。

    關都尉安玄留守屬吏,出迎十裏。

    共入關內,開拓先鋒大營。

    燔史關,夾在大震關與大散關之間。扼陳倉狹道。時穀道崎嶇,不通車馬。後薊王命人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鑿棧道,架懸樓,塹遂變通途。早先隻為軍用。後改民用。往來軍旅,可無需與商賈爭道,抄此近路入關。

    正因往來皆軍旅,商隊不得通行。故薊王引中壘入關,自有掩人耳目之深意。

    多年前,薊王命安玄,領開拓車隊南下。尋覓越雋古羌。彼時,薊王心想,若能尋到路徑,穿越喜馬拉雅,與身毒相通。而無需翻越蔥嶺。如此,再遣一支遠征艦隊出合浦、比景。二路大軍,齊頭並進,東西合圍。南亞大陸,唾手可得。

    時過境遷,都尉玄雖未盡全功。然屢次南下,沿途建驛站、烽堠、塢堡、乃至城邑,築路通渠,深入西王母國腹地。方有今日,薊王兵車萬乘,挺進高原。都尉玄,足稱勞苦功高。

    趕在大雪封山前,最後一封邸報,自大雪山發出,年初傳至薊國。言,已鑿穿羌身毒道,正沿河穀築路架橋,並於穀中建立營地。

    薊王率部抵達。最新邸報,日前將將送至關下。

    這便呈送薊王當麵。

    邸報言,都尉玄被溝水所阻。屢次架橋,不是被山洪衝垮,便被山中身毒蠻夷所毀,又言,周遭山林多樟木,正堪大用。溝穀坡地可駐山砦,溪穀常見蹄印,雲雲。

    言下之意。正如蜀身毒道,先前為沿途豪帥所占,素不與漢人分享。這才早有遊商往來的咽喉要道,沿途部落,亦不願外人染指。

    無怪康僧巨,知曉此路。隻不過,漢人不知罷了。

    時,張騫出使西域,回朝後向武帝奏曰:“臣在大夏時,見邛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吾賈人往市之身毒。”

    我家漢武大帝,這才幡然醒悟。南下必有通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