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39 根深本固(1/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412更新時間:2021-01-25 18:32:29

    “隻需,如此,如此……”恐隔牆有耳。二人耳語,漸不可聞。

    大漢十三州,天下皆知。話說,天下九州,乃大禹所分。兩漢增至十三,足證繼往開來,拓土有功。正因如此,兩漢才為人津津樂道。薊王先前,雖分河西四郡並西海郡,增立雍州為大漢十四州。卻非拓土之功。

    然,今攻滅北天竺,增立豐州。為大漢十五州。比起重開蒼海、真番,複立前漢邊郡,“功薄蟬翼”。如今辟土萬裏,堪稱“功高蓋世”。且與海外荒洲,蠻荒之地迥異。

    北天竺,東西五千裏,南北三千裏。千五百萬民。二江對流,土地沃壤。稼穡時播,一季三登。於農耕文明而言,可謂風水寶地,世外桃源。

    薊王厥功甚偉,勢必青史留名。

    便當幕府大行令虞良,奉命出使甄都。樓船校尉郭祖,亦押運北天竺國庫積金,抵達南港。可想而知,必萬人空巷。

    除金銀珠寶,還有天竺詩人、學者、巫醫、工匠、樂師、舞姬,各色人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計數萬人,隨船抵達。

    由九譯令,全程陪同。皆登名造冊,入薊國署寺。領食君俸。比起北天竺王親國戚,薊王更診視這些“文明的傳承者”。

    此非北天竺專屬。先前,亦有西陸文明承者,舉家自西域遷入薊國。今已安居樂業,與薊人無異。正因兼容並濟,包羅萬種,方有怏怏上邦之風。

    世人皆知。薊國立國之本,乃大儒學。出自《荀子》。正如諸多儒家先賢,各有所見,各有所長。荀子亦不例外。然不可否認,其義理一脈相承,皆出孔孟聖人之道。

    此處可有定論。薊王大儒學,與天下名經,皆出一家。

    通常而言。『儒經』,分為《四書》、《五經》。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

    除此之外,又依次細分為。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

    《九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禮》、《儀禮》、《禮記》、《易》、《書》、《詩》。

    《十三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自薊王立大儒學。《荀子》風靡薊國。

    《薊國大百科全書》收錄《荀子》於《書》。稱《五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荀子》。

    將荀子與孔孟並列。

    謂“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須知。《書》、《經》,雖常並用。然卻大有不同。若以諸夏儒家文明而論。《書》乃靈魂骨架,《經》乃血肉填充。《書》與《經》,共同構建,儒家世界。

    可大略認為:《書》架構儒家三觀之世界觀,《經》規範儒者三觀之價值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