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86 人君南麵(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426更新時間:2021-04-20 01:00:50

    戰略既定。如何行事,便是術。“放之四海而皆準”,乃出帝王之術。

    一代名臣王子師。與其說,死於黨爭。不若說,死於“衛道”。

    太師號“王佐之才”。薊王興大儒學,立《荀子》為《五書》。薊國之一切便利先進,天下有目共睹。太師又豈能例外。於是巧施連環。割河北之地,於薊王行新政。以觀後效。

    如今,成效斐然。關東世家豪族,大姓宗賊,人人自危。才有曹黨,沆瀣一氣,與太師為敵。

    故,劉備竊以為。太師乃死於“衛道士”之手。

    奈何世風日下,孔孟淪喪。

    故五胡亂華後,才有蘇東坡慨歎:“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曆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終歸,“人無不至,天不容偽”。

    金烏船宮,泊入南醴港。

    一路行來,南州風情,曆曆在目。北天竺諸王,並馬鳴大士,各有所得。尤其馬鳴大士,對機關器日漸癡迷。

    話說,金烏船宮,乃集薊國機關術之大成。甲板上下,船工內外。神機鬼械,無處不在。

    匠師口出,“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大士更深以為然。麾下僧團,博聞廣記。收集整理,編撰成冊。已備入白馬寺,畢生研習。薊王聽之任之。身入漢土,久必為漢人。

    後世有所謂“度牒”。乃僧人身份憑證。起源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因唐時,乃由尚書省祠部頒發,故又叫“祠部牒”。

    薊王取名“僧籍”。凡入僧籍,皆為漢人。國家供養,專心佛法。吃穿用度,皆出門俸。無需廣置田宅。然,類比察舉製。欲授僧籍,必“各試家法”。諸如,小乘佛教之大寺派,大乘佛教之無畏山寺派。適齡比丘,皆需統一考課。由高僧出題,當場作答。優良者,可授僧籍,入各寺為僧。

    薊王問計,馬鳴大士。座下僧侶團,交口稱讚,無有異議。

    畢竟牽扯,利益之爭。能如諸夏仙門,得食門俸。佛門弟子,從此衣食無憂,專心向佛。早日脫離苦海,豈不善哉,善哉。不設門檻,必有濫竽充數。且由白馬寺監,馬明大士,執掌考課。僧侶團,與有榮焉。其中利益,不言自喻。

    薊王此舉,必助佛門興盛於東土。

    虎衣明王,實至名歸。

    環抱十萬大山。青壯舉家遷入,經久不息。船戶不計。融氏縣中,已納十萬戶。

    百五十裏“四濟渠”,將南醴、南廉,茅尾海內外二港,連成一體,既可途徑九津港,中通大觀港,又可逆南廉水,南通合浦港,入合浦水路。故有“一渠通四港”之說。

    融氏令汝南高才程德樞,南廉令交趾名士黃子微,南醴令零陵宿吏區景賢,九津令郴縣王季尼,榑木令耒陽華漢威,並司炎館融氏大巫,登船覲見。

    “臣等,拜見主公。”

    “諸位免禮。”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