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99 甌脫之地(1/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228更新時間:2021-04-25 09:45:07

    薊國營城術,隨薊王,一路砥礪前行。積跬步,而致千裏。

    營造遼關水砦,足見一斑。

    今漢外長城,由東、西二段,聯接而成。東段稱”光祿塞”或”塞外列城”,西段稱”居延塞”。另有燕趙古長城,原址重造。

    《史記·匈奴列傳》:“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穀、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史記·朝鮮列傳》亦載:“自始全燕時,嚐略屬真番、朝鮮,為置吏,築障塞。”又“漢興,為其(朝鮮)遠難守,複修遼東故塞,至浿水為界。”

    浿(pèi)水,一作浿江,又名王城江。即後世朝鮮大同江。位於樂浪郡,浿水縣境。《漢書·地理誌》:“(浿)水西至增地入海。”既此。

    時大遼水,泛濫成澤。三川郡內外,遂成“甌脫之地”。意為,邊境荒地。久無人問津。然,蓋因外長城猶在,故有內外之分。薊王得此地,亦約定俗成,以外長城為界。築堤鎖水,縱橫溝渠。待大遼澤中水退,又重築坍塌長城。立遼關水砦。換言之,外長城,便是三川郡界。遼水自塞外草原,入三川郡。沿線草場,悉歸高車並扶餘各部。且以北流大遼水為界,西為高車,東歸扶餘。大遼水自南蘇港北,彎折向西。故高車、扶餘,不再以此為界。仍以南蘇港,徑直向北,分割草場。免去諸多爭端。

    自薊王攻滅三韓。立,東蓋馬縣“南沃沮屬國”、臨濊縣“北沃沮屬國”,及滄海郡“扶餘屬國”。悠悠十載。屬國民眾,遷出過半。填充蒼海、玄菟、臨屯諸郡。時下,扶餘屬國,已與薊國,漸行漸近。順下大遼水,入三川郡定居,亦不在少數。

    為便於互市往來。高車歸義王,於三川郡外,另築新城。取名:臨川(彰武)。廣造馬邑、牛牢,遷民屯守。境內諸水,匯入大遼水。謂“近水樓台”,臨川因而興盛。

    .huanyuanshenqi.

    高車歸義王,乃薊王元舅。立王庭於白海之濱。十二歸義侯,常齊聚白海,共議國事。後薊王重築前漢塞外舊縣,用於安置。效仿鮮卑,十二姓高車,多與薊人聯姻。由遼關水砦,進出三川郡,日有數千,乃至萬人。

    三川郡圩田稻作,皆為渤海寒穀。

    渤海寒穀,乃出白山黑水之蒼海郡。前蒼海郡守李進,於冰雪黑土。試種薊稻大成。自名渤海寒穀。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湯如乳、溢濃香,被譽為稻中極品。而聞名遐邇。與薊國長粒香,並著於世。引周遭野民,出山稻作。不出數載,便聚攏十萬農人。李進因而揚名。

    薊王知人善用,今拜為幽州牧。幽州大治,李進頗有功勳。薊人斷言,或為三公,或為國老。將近八旬,耳聰目明,步履生風。四方館長朱建平言,有百歲之相。凡春臘二賜,薊王必賞,萬石國老方能享用之“九九歸原”。噓寒問暖,更是不厭其煩。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年近八旬,幽州牧李進,字子賢,與年近九旬,四少師之崔寔,字子真。並稱“真賢二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