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6 多出鼠輩(2/2)

作者:熏香如風字數:4176更新時間:2021-05-10 18:38:01

    且馬鳴大士,雙軌並行。今日入宮,請立南港大佛寺,亦為先於薊國禮佛也。

    薊國五百城港,“室居櫛比,門巷修直”。二千萬民,“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薊王和光同塵,“諄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下治”。

    封國與幕府,雙軌並行。左右國相,幕府三丞,皆稱國士無雙。薊王,高薪養廉,滌蕩吏治。更有國老,育人監國,孜孜不倦。大漢一藩,聞風奏事,廣開言路。當真,垂拱而下治。

    自東胡歸順,漠北歸心。外長城無用論,見諸報端。何況,五尹無牆。待薊王就藩,中分三川郡,另立安遼郡。時便有大儒,洋洋灑灑,論及外長城可坍廢矣。

    會月初大朝會,右相殿中條陳。

    薊王答曰,內外長城,斷不可廢。

    此乃農牧與農耕之分。若無長城阻攔,草原千萬牛羊南下,啃食青禾,必起紛爭。雖東胡各部,早已變遊牧為農牧。然牛馬不可久圈。亦需不時放養。且漠北冰原,仍有未向化之野民。依托長城,隻需少量士卒戍守,足可防備漠北來犯。長城萬裏橫欄,分設關隘。進出有度,亦便於關稅收支。

    薊王向來未雨綢繆,以備不虞。豈能自毀長。

    百官,深以為然。

    學術之辯,大雅無傷。然付諸國政,必深思熟慮,不可有絲毫,沽名釣譽之嫌。

    儒宗一語道破。下未定,漢室未興,豈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自毀長城,明主不為。

    誠然。時至今日,漠北各部,廣被薊人接納,亦足可稱道。但,絕不可矯枉過正,揠苗助長。循序漸進,終歸水到渠成。

    即便後世,長城當真無用。存為後人觀瞻,亦是下名勝。

    知微見著。此風不可長。

    於是,薊王親下敕令。書於《朝聞日報》:《漢室未興,不可自毀長城》。

    引國中內外共覽。

    薊王雖言萬裏長城。然觀者皆以為,亦為悼念王太師。名臣良將,亦是社稷之萬裏長城。此乃公論。

    甄都子,心中忐忑。遂問太傅楊彪:薊王怪朕乎?

    言下之意。太師殉節,子未曾親自吊唁。坐視曹黨,為太師定罪。故引薊王不滿。

    楊彪答曰,陛下當有此慮。

    子又問,當如何補全?

    楊彪答曰,可封其子為侯。

    子言善。遂封王允長子王蓋,為安樂亭侯,食邑三百戶。以示哀榮。

    子詔命,傳至薊國。薊王雖喜怒不形於色,卻也不禁心生慨歎。

    與公孫王後獨處時,薊王言道:“孤,已為下忌也。”

    薊王就事論事。因國中大儒,欲自毀長城。故才出言警示。豈料傳至甄都。朝野上下,竟皆以為,另有所指。甚至連子,亦不例外。

    窺一斑而知全豹。許下,皆視薊王,如洪水猛獸。避恐不及。

    公孫王後,蕙質蘭心:“妾,以為。忌夫君者,非是下人。而多出鼠輩也。”

    “長姐,所言是也。”薊王信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