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13章:宮保雞丁(上)(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770更新時間:2019-06-30 16:33:17

    燒菜的漢子見此人對烹調深有研究,對他的燒菜技藝大加讚賞,便介紹道,“這道菜叫爆炒雞丁”。

    二人聊的投機,燒菜的漢子便熱情地邀請丁寶楨和他一同品嚐。丁寶楨毫不客氣,拾起筷子便嚐了一口。

    他嚐罷覺得非常可口,但又與尋常酒店裏做的魯菜名菜“醬爆雞丁”有所不同,便想燒菜漢子問道,“即為雞丁,為何如此鮮嫩?”

    漢子笑著答道,“此乃取本地笨雞的雞脯肉切丁,又以粉糊裹之,以利於快熟又防味外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以白糖、鹽、醬油、南酒、蔥、蒜、薑等調料,經旺火爆炒而成。

    成品色澤鮮亮,雞丁細嫩,花生米酥脆,鮮鹹香甜,佐酒下飯均宜。”

    就這樣,這道菜讓丁寶楨回味悠長,臨走時百般不舍,回府後又對這道菜日思夜想,沒多久之後便以官身親自再次拜訪,並出重金請這位燒菜的漢子出任了他家的大廚。

    此後丁寶楨家過年過節,或有同僚友人登門拜訪,丁寶楨必用這道菜作為壓軸菜出場,博得了眾人的讚譽之外,也讓這道菜聲名鵲起。

    後來丁寶楨轉任四、川總督,便把這道改良之後的“醬爆雞丁”帶到了巴蜀之地。

    此時正是川菜發展的重大時期,川菜名廚不斷湧現,他們嚐過了丁寶楨帶來四、川的這道“醬爆雞丁”之後,回去進一步精雕細琢,加入了四川特色的調味技法,特別是加入了辣椒這樣調味料,讓這道菜至臻完美。

    再後來朝廷去四、川巡察的官員便把這道美味帶回了宮中,讓它成為了一道宮廷菜式,丁寶楨過世後被追贈“太子太保”,因此這道菜得名“宮保雞丁”。

    這道菜是魯菜和川菜的完美融合而產生的一道菜,不過後世不同的地方烹製這道菜,又有不同地方的特點。

    比如川菜的做法裏,用的主料是雞脯肉,辣味也相對比較突出,超過其他味道成為這道菜的主味。

    而魯菜的做法裏,用的主料則演變成了雞腿肉,辣味是微辣的,突出的是雞腿肉丁的潤滑入味,強調的是雞肉丁的鮮嫩之美。

    楊懷仁覺得範呂兩位相公都上了年紀了,吃的味道太重也許不太合適,便選用了魯菜的烹製手法來製作宮保雞丁。

    選雞腿兩隻,去骨去筋,壓出淤血,用刀背把雞肉碾平在案板上,逆著雞肉的肌紋用刀背輕敲,把雞肉敲到延展平滑之後,切成肉丁。

    花生米溫水浸泡去皮,冷油入鍋,慢火溫炸至表麵金黃,便撈出瀝油待用。

    這裏明一點,花生米的薄皮具有抑製纖維蛋白溶解,增加血板含量的功效,中醫的法叫做“補脾養胃,補氣止血”。

    所以對於女性來,花生米的紅皮是好東西,有降血脂,減肥,養血,以及烏發的作用。

    但是它同時也含有一種凝血劑,對於老年人來,容易引發血栓血凝等疾病,就不宜多吃了,所以楊懷仁特意用了去皮花生來做這道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