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566章:酥魚(2/2)

作者:呼啦圈大神字數:6932更新時間:2019-06-30 16:37:49

    另起一大鍋,燒熱放入底油,把事先準備的蔥薑蒜以及花椒放進去爆炒出香味,然後倒入半鍋清水。

    水燒開後加入蔥段、生薑塊、八角、茴香、陳皮和月桂(皮和葉都可以),煮沸燒半個時辰,讓味料的味道融入到熱湯之中。

    之後撈出明顯的味料和料渣,把炸好的鳳尾魚加入到這一大鍋味料豐富的湯中,接著加入適量鹽煮開。

    另起一鍋,用少許油熬製糖霜,熬至焦糖汁倒入烹製鳳尾魚的大鍋中,然後倒入黃酒。

    這裏鹽和糖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十,糖和黃酒的分量差不多相等。

    然後再加入醬油和白酒,醬油在這裏其實起到鹽的作用,所以根據前邊鹽的使用量,如果醬油鹽味不夠大,可以多加一些,白酒的分量大概是糖的兩倍就可以了。

    根據不同地方口味的不同,也可以加入大量米醋,或者用辣椒來調味,味道會根據加入味料的不同產生微妙的變化,這個根據個人口味就可以了。

    楊懷仁是比較喜歡微微的醋味和辣味的,所以米醋和幹辣椒都加了一些。

    然後就是上蓋,改大火為中火,慢煮兩到三個時辰。

    中火煮的目的在於保留魚肉的鮮,同時通過水煮讓魚肉返嫩,如果用大火直接加熱,可能用的時間短不少,但是魚肉這樣大火煮出來,略顯死吧,沒了鬆軟嫩滑的口感。

    當然,後世這個步驟要簡單的多,直接用高壓鍋,一刻鍾的時間加壓煮製就可以了,眼下沒有那個條件,隻能用傳統的中火慢煮的方式。

    這道酥魚直到大家晚飯過後,才算烹製好了,不過就算沒有錯過了晚飯的飯點,剛做出來的酥魚也不適合直接食用。

    因為油炸過的鳳尾魚其實很難入味,或者味道不容易入透,所以不適合平時常的“趁熱吃”。

    趁熱吃的話,味道還停留在湯汁中,魚肉裏邊的味道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豐富的口感。

    把做好的酥魚盛出來,放到木盆或者木桶中,加蓋放到一邊,讓它自然冷卻。

    冷卻的過程,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入味的過程,還是一個讓魚肉微微發酵,用老百姓常用的話,是一個醒肉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魚肉發酵把魚肉鮮美的味道進一步散發出來,同時湯汁的混合香料味道也在冷卻後漸漸融入到魚肉之中。

    經過一夜之後,酥魚的味道才算基本形成,如果想要味道融合的更加完美,放置在陰涼處兩之後,等湯汁凝結成膠狀,這時候才是最美味的時候。

    酥魚的口感嫩滑,魚肉本身的鮮美味道融合甜、鹹、酸和辣,符合的香味在空腔中炸開的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更有趣的,是吃魚不用分魚刺兒,魚骨都已經酥軟了,魚刺根本就不會感覺出來,對於很多喜歡吃魚又不喜歡挑刺的人來,這道菜也是最讓他們喜愛的吃魚的方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