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五章 人際(2/2)

作者:陽電字數:6726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33

    於是隻能做事後工作,來伯克利之前,方然從網絡上收集資料、設法進入了不設防一樣的聯邦自然災害防治部門數據庫,詳細調查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校園內的所有固定建築物,確定防震等級,瀏覽過往的年檢記錄。

    入學後,刻意選擇了一層的房間,室內架設傳感器,儲備應急物資,滅火器和火災逃生麵具肯定不用,睡覺的雙層床,則被他替換成了一套十分堅固的掩蔽結構。

    計算機建模的分析結果,即便整棟樓房在裏氏80以上地震中坍塌,這部用五厘米直徑高強度鋼管打造的掩蔽所,也不會被壓壞。

    借助智能手環,連接房間內的縱波報警器,方然確認自己能在地震爆發、縱波剛剛傳至地麵時,就抓緊時間躲進掩蔽所,才暫時鬆了一口氣。

    但一個學生,即便再怎樣心謹慎,也不可能總待在絕對安全的宿舍裏。

    所以平時外出,不論上課,還是在餐廳吃飯,方然都會把地震的風險寄托在手環上,至於聯邦自然災害部門安裝在伯克利大建築的位移、震動傳感器,究竟是不是好使,他就真的沒精力去一一核實,隻能選擇相信政府機構的警報服務器。

    有些風險是逃不掉的,追求絕對安全,隻會把自己逼瘋,人走在大街上還有可能被隕石擊中而斃命,難道還要一出門就開坦克麽。

    外界的風險,畢竟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人的因素才最難捉摸。

    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大概掌握了情況,方然將公寓裏三名學生的背景資料,略做處理,發送到克利夫蘭醫院的心理專家,支付了高昂的谘詢費,然後對照專業人士的分析報告來揣測這三人的心理狀態。

    白了,一個很淺顯的動機,方然在提防潛在的反社會個體,不要出現在身邊。

    從到大,頭一次關注人的心理活動、分析其行為的動機和潛意識,這種事,方然起初還挺生疏,後來就越發嫻熟,甚至,發現計算機建模的分析結果,居然和現實中的觀察有一些吻合,還引發了他的好奇心。

    心理學,往往並不認為是一門嚴肅的科學,事實上也廣泛采用數值分析的方法,結論帶有其科學性。

    對心理學沒有太大的興趣,方然時間寶貴,他隻關注結論。

    分析表明,目前同公寓的三名學生,並沒有什麽危險的心理傾向或行動意圖,才讓他鬆了一口氣。

    至於這裏麵,會不會潛伏著“競爭者”……

    會是那工程學院的家夥嗎;

    應該不會,但也不一定絕對沒有,畢竟,要想窺破永不下車的秘密,這樣的人,必定擁有過人的頭腦、和縝密的規劃,在高等院校遭遇的概率會比社會的一般場合高得多。

    但這概率,究竟會高到什麽程度;

    在伯克利,在整個聯邦,甚至全世界範圍內,又會潛伏著多少“同類”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