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三?栒? 後果(2/2)

作者:陽電字數:7126更新時間:2019-01-31 02:35:49

    但考慮到蓋亞表麵的變遷,滄海桑田,這卻又是進化論的有力佐證,證實了環境的變化,會導致生物形狀、實質上是生物DNA的遷延。

    身為旁觀者,這一切,是怎樣觸動了方然呢;

    是種群的滅絕。

    實驗中,培養皿裏的特定條件,會催生出特定演化方向的細菌群落,這一過程司空見慣,非但如此,環境條件的均一性、特定性越顯著,菌群DNA的統計角度差異就越,彼此之間越是相似。

    進而,在條件劇烈變化時,種群滅絕的概率也就越大。

    觀察蓋亞的生命之樹,從最初的原始生命,一直到枝繁葉茂的現代生物,演化的分支無數,一直延續到今的演化軌跡卻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曾經存在的物種,都難免會滅絕,隻有演化分支上距離遙遠的變種才得以幸存。

    物種層麵的滅絕,在蓋亞生物圈的四十億年曆史中,豈但尋常,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但即便如此,新的物種,又一直在不斷的誕生著。

    生命的本質是什麽,是生存、繁衍,循著無限長的時間線前行,穩恒態的外界環境,催生出個體DNA高度同一化的種群,進而形成分類學的“物種”,這種事,曆史上必定一直在發生,否則,便無法解釋為何始終在緩慢演化的生物群體,本應已經適應了環境,卻又會在環境的劇烈變化下迅速滅絕。

    生命科學的這一領域,對永不下車的啟示著實寥寥,方然很少關注。

    但現如今,他卻禁不住會想,倘若一個人以追尋永生為目標,對蓋亞生物圈實施大滅絕,這種行為,究竟會意味著什麽。

    站在“那個人”的立場,或者,就是他自己的代入想象,大滅絕對永生追尋者來是一種必須,至於這樣做之後,蓋亞表麵會變成死氣沉沉的生命荒漠,目之所及,再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這些都隻是永生的“副作用”。

    但進一步的想,所謂永生,本身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

    永生,將生命延續到無限長,嚴格來,這種事永遠也無法真正完成,正如再怎樣大的確切數字,與無窮大相比都不值一提,永不下車的無盡長路上,風險殊難預料,即便一心憧憬永生、極度渴望無限長的生命,並為此竭盡全力,方然也格外清醒的意識到,追尋永生這種事,失敗的風險仍會大到不可想象。

    與真正的永生相比,失敗,才更尋常,失敗的概率甚至極度逼近10。

    希望如此渺茫,並非手段有限、而是風險在時間軸上累積而導致的渺茫,並未成為方然的前進阻礙;

    隻因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一點辦法,去應對那掉落車外的恐懼。

    但,倘若追尋永生的代價之一,就是蓋亞生物圈的大滅絕,甚至,根本上意味著除“那個人”之外的一切蓋亞生命形態完全消失,事情的性質,就不再是一個人是否能永生這樣簡單,而涉及到另一個他可以不加考慮、卻著實意味深長的問題:

    永生,固然很好;

    但如果“那個人”萬一失敗了,情形又會怎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