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六二章 聯係(1/2)

作者:陽電字數:6784更新時間:2019-02-19 23:49:24

    鎖定目標,繼而,從頭到腳分析托馬斯*安生的一切訊息,方然製定了縝密的計劃。

    和此前所有步驟不一樣,現在,他必須親自上陣。

    西曆1475年秋,十月的伯克利大學校園裏,落葉飛舞,冷風蕭瑟,急匆匆穿過校園的年輕人感受到了乍起的寒意,待到夜幕降臨,坐在熟悉的電腦麵前,方然照例打開ID名為riniy的推特賬號,刷新狀態,為接下來的第一次接觸做準備。

    從鎖定目標到現在,幾個月裏,方然一直在圍繞托馬斯*安生的身份而行動。

    簡單地講,他需要詳細了解,身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研究生的托馬斯*安生,他長久以來的人生經曆,由此而形成的言行舉止、談吐思辨的特點都是什麽,然後有針對性的模仿此人的一些外在行為,進而在“身份替換”之後,能不留痕跡的將自己填充到安生的人生軌跡中去。

    頂替一個人的身份,這樣做,難度大抵取決於目標與外界的聯係。

    托馬斯*安生,以ASA獲取到的背景資料和活動軌跡來分析,深居簡出的特征十分明顯,仿冒起來也比較容易。

    容易被他人冒充,這種風險,信息時代的宅男宅女們多少都有。

    具體到安生,一名正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的信息工程專業二年級生,就更是如此。

    托馬斯*安生,是所在家庭的獨子,父母是上一代遷居到聯邦的移民,多年前在海外旅遊時遭遇空難,屍骸無存。

    血緣關係的紐帶,向上、向平級追溯,不論ASA0的初篩還是方然的手動搜索,都沒發現托馬斯*安生有尚在人間的血親:這一事實,當事者不知會作何感想,但在窺視者看來,卻是“間接基因鑒定無從談起”的極大便利。

    基因測序,如果應用於身份鑒別,並不一定必須從本人的樣本著手,有血緣關係的樣本也可以作為參考。

    民眾熟知的“親子鑒定”,就是基因鑒定的一種應用。

    一個人的基因測序結果,與其父、母的基因測序結果,單獨拿出來比較,兩者間的數據重合率應該精確的等於百分之五十,當然在“親子鑒定”中,不需要全基因測序,隻需比較若幹個等位點,視其匹配程度,給出一個概率上的判斷。

    白了,如果樣本A與樣本B存在親子關係,等位點的重合概率應該在一半左右;

    而如果沒有親子關係,總體來看,等位點的重合概率就很。

    即便從“親子鑒定”的粗略手段來考量,很顯然,如果目標人物仍有近親在世,其身份就幾乎無法被頂替,至少,冒名頂替的風險極高。

    更不用全基因測序,一旦應用這種手段,事實上,聯邦社會管理機構已經開展了類似的項目,使用全基因測序結果來追溯民眾的遷移軌跡,在全序列數據比較麵前,任何嚐試假冒身份者都絕對無法遁形。

    排除了基因測序的隱患,接下來,方然確認了ASA的掃描結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