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九四章 心理(2/2)

作者:陽電字數:7232更新時間:2019-03-04 22:45:27

    然而另一方麵,麵對冷冰冰的FSI規範,方然卻意識到,即便人人都多少會有同理心,在特定場合,不僅能想象到他人的心理活動,甚至會感同身受,可這些有(至少自以為有)同理心的人,每一的所所做,卻幾乎完全站在利益的角度,而幾乎不考慮他人、甚至自己的“心理感受”。

    “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表麵上,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一法。

    然而稍加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樸實、直率的人生觀,往往隻在孩子身上才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個成年人如果真的踐行這種觀點,或遲或早,他都會在殘酷的現實麵前碰壁,甚至頭破血流。

    開心,或者,心理上的滿足,是自我價值判斷的唯一標準。

    一個人從到大的成長中,這漫長進化塑造出的特質並未改變,也幾乎無法被改變。

    然而什麽是“成長”,事實上,就是接觸、適應社會規則,乃至對其形成一種超強的依賴,將本能的快樂壓抑、扭曲,放逐到邏輯鏈條上那看不見的盡頭。

    對一個社會意義上的人而言,開心,是最高目標,但是他、或者她的現實行為,卻幾乎完全屈服於利益的得失判斷;這最高目標的更迭,看似是一樁悲劇,卻也讓人有了比“追逐眼前快樂”更強有力的,“謀求利益增長”的行為動機,繼而構成了社會發展、變遷的基石,使人類文明能不斷延續至今。

    反過來,那些一直保持“純真”,以開心與否來指導自己行為的人,又是什麽樣子:

    充斥著高等院校、甚至中學的大批厭學者,終日把持手機、沉迷虛擬世界,為眼前的廉價快樂而葬送未來的Lser,方然可見得太多了。

    為眼前的一顆糖,放棄明的三顆糖,這樣的人,根本還沒有長大;

    也就是巨嬰。

    巨嬰遍地,固然是一種社會現象,計算機卻無須為此傷透腦筋,更不用去辨析、測度人類那莫名其妙的精神世界。

    取而代之的,則是簡潔而精妙的“人”之定義,把大千世界看似光怪陸離的人類行為,簡化為一條“人:趨利避害”的描述,進而,將這定義關聯到“利”的FSI條目上。

    繼而,在人的定義條目下,增加一個“完成度”的屬性項。

    完成度Perenage為100%,就是絕對理性、客觀的標準體,這樣的標準體以什麽為參照呢;

    設定了“趨利避害”目標的AI。

    完成度0%,對應呱呱墜地的新生兒,不具有任何社會屬性、僅存某些本能的“毛坯”,不知利益為何物的絕對麻瓜。

    在0至100之間,蓋亞的七十億人口,就分布其中。

    一旦將人測度到這種程度,“巨嬰”,也就隨之而容易測度,甚至無須再贅述:

    “巨嬰度”,假使要定義的話,無非就是P=((當前時刻-出生時刻)/(預計下車時刻-出生時刻))/完成度。

    當P大於10,就意味著此人有一定的巨嬰傾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