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六九章 等效(1/2)

作者:陽電字數:6730更新時間:2019-06-01 23:14:13

    人類大腦的單線程特性,是出於怎樣的物理、生理方麵限製,方然並不太關心。

    至於其成因,在生命演化的過程中,人類為何沒能具備一種原則上可行的能力,沒辦法分心二用,在他看來,主要還是沒有這方麵的需求。

    不同於大腦掌管思維,腦掌管運動,人的意識,在除近、現代幾百年之外的漫長歲月裏,需要處理的情況其實都十分簡單,活動,覓食,躲避敵害,繁衍生息,這些活動差不多就是一個原始人生命的全部,真正需要思考的時候,著實寥寥。

    需要同時思考兩件事的場合,想一想也知道,簡直就極罕有。

    這方麵的思考,並不深入,方然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斷定,人類大腦沒能獲得分心二用的“多線程”運作能力,究竟是出於自身架構的限製,還是演化條件的缺失,但在思考此前想起的核心問題時,這一點也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單線程、還是多線程,大腦的處理能力究竟怎樣。

    人,對比機器,身處西曆1480年代的今,哪怕遠離I領域的聯邦民眾也知道,前者是很有危機感和緊迫感。

    不需要對信息工程、微電子、軟件工程或計算機有相當的造詣,隻消看一看身邊的智能設備、機器人,承擔從醫療護理到蓋亞大戰的諸多事務,種類繁多的機器人,性能之強大簡直就前所未有,人類則越來越相形見絀,甚至在傳統的“智慧”領域也節節敗退。

    按照慣例,在信息技術領域中,每當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完成了一種原本隻有人才能做的工作,就可以將該係統的算力,視作人承擔同類任務時的等效算力。

    換句話,如果某計算機與人的功能一致,就認為大腦在完成此類工作時,處理能力與該計算機的算力相若。

    這種對比,想一想也知道並不太準確,卻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按照這樣的思路,譬如,自動駕駛係統的典型算力需求為100GFlps,而一個普通成年人也能完成駕駛的任務,差不多可以和自動駕駛係統做的一樣好,那麽可以判斷出,人類大腦的等效算力不會低於100GFlps。

    再譬如,實時翻譯係統的典型算力需求為1Flps,對同樣能完成實時翻譯工作,工作質量與計算機差不多的人而言,大腦的等效算力便不會低於1Flps。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更多,但方然的思考並未止步於此。

    他知道,這種等效的辦法不太靠譜。

    但凡考慮一個很淺顯的問題,人,即便都是成年人,彼此間的智力、能力等方麵,差距也往往大到難以置信,撇開智力傷殘者不談,普通聯邦民眾與資深同聲傳譯者,在實時翻譯方麵的表現必定相去甚遠。

    按這種等效法,豈不是普通民眾的大腦算力,要遠遜於資深翻譯嗎。

    ZZ不正確的言論,也許吧,然而事實卻正是如此。

    大腦,不同人的頭腦,哪怕在生理構造上一模一樣,微觀結構也幾乎毫無區別,表現出的能力與等效算力,差別卻會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