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八六章 圍棋(2/2)

作者:陽電字數:6930更新時間:2019-06-07 23:51:33

    考慮到棋手的一生,畢竟,絕不可能百分之百圍繞著圍棋,多少總會有些分心之事,但對於頂尖棋手,引入的誤差也不會太大。

    多少年來,人類的頂尖棋手之棋力,漸消漸長,隱約可見一個模糊的上限。

    而人類研發的圍棋人工智能,使用互有區別的算法、架構,運行在不同的計算機係統上,達到同等棋力所需的算力也彼此相若。

    種種跡象,似乎清楚的指向一個事實:

    完成同樣任務的計算機之算力,就是人腦的等效算力。

    在當今時代,人,不論賦如何、又是怎樣努力,也根本無法打破人類棋力的花板,更不可能戰勝任何一個等效棋力在十段以上的圍棋AI。

    這似乎也從側麵證明了,圍棋棋力,可以視為一個人大腦能力的極限。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稍加檢索,方然就知道了這一數字。

    按圍棋AI等效法衡量的人腦算力,不同資料,給出的數據差異很大,上下限之間的差距在三到四個數量級,但憑借自身的認識水平,他不難看得出,其中接近上限的數字幾乎都是錯誤的,更準確的數字在10~50PFlps。

    至於其他數據,大多高出兩個、三個,甚至四個數量級,主要是一些研究者將圍棋AI的訓練所需算力也統計進來。

    不論什麽時代的人工智能,在投入實用前,都需要一定的“訓練”過程,這一過程與人的學習很相似,目的是模仿人類的學習過程,從基本規則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算法,當然,這些算法往往體現為多層網絡、分支網絡的形式。

    將AI訓練所需的算力,統計到總算力中,從成本核算的角度是很正常的,在比較人和計算機的能力時,卻一點都不公平。

    照此做法,計算機達到某一水平的算力,是測試發布到實戰運作的算力總和,那麽對人而言,也需要將圍棋的漫長的學習過程一並統計進來,均分實戰中的棋力,這樣一來恐怕人腦的等效算力會更難看。

    歸而總之,閑暇時想到這一切,方然的確回憶起了那些數據。

    在公認為複雜意識活動的圍棋領域,人腦的等效算力,大致就是10PFlps、也就是每秒一億億次浮點運算的水平。

    對於一百四十億神經元組成的人腦,這成績,似乎已相當不錯。

    但對照今的超級計算機,毫無疑問,10EFlps的算力則不值一提,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到。

    那麽可以得出結論,人的能力,已完全被計算機所碾壓;

    事實果真如此嗎。

    任務堆積如山,每一埋頭忙碌之餘,稍事休息時,方然都會思考這微妙的問題。

    繼而發現,與學術界很多人的觀點不一樣,用計算機完成典型任務所需的算力,來衡量人腦的處理能力,是很不靠譜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