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八七章 科研(1/2)

作者:陽電字數:6852更新時間:2019-06-08 13:13:19

    人,計算機,兩者的架構都不一樣,彼此模擬顯然是很困難的任務。

    對人而言,進行人腦原本並不擅長的計算、邏輯、海量簡單分支決策的任務,效率遠遠低於哪怕最原始的計算機。

    對計算機而言,從事其並不擅長的複雜局麵判斷、複雜分支決策之任務,哪怕算力早已碾壓人腦,也仍然是一種消耗巨大的以短擊長,龐大而複雜的算法體係,到頭來,還不如人腦迅速憑“直覺”而做出的結論。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一旦認識到這點,方然就明白所謂“等效算力”的意義並不大。

    用圍棋AI的算力,或者,其他任何AI的算力去衡量人腦的處理能力,並不能準確判斷人腦的實力,充其量隻明,倘若要人腦去從事計算機、人工智能擅長的工作,可以做到什麽程度,可以與多大算力的AI相比擬。

    至於人腦的真正實力,恐怕,是沒辦法用Flps來表征,正如一輛家用轎車的優劣,絕對無法通過超載能力來衡量那樣。

    那麽人腦的能力究竟怎樣,到底,有沒有一個起碼的判據。

    念及至此,花費寶貴時間思考這一問題,方然的初衷,或許是為了調劑生活,在緊張工作的間隙放鬆頭腦,但,不知不覺將思維深入到這種程度,他才逐漸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的是一個何其關鍵、甚至是決定性的問題。

    人腦與計算機,架構迥異的兩種事務,它們真的可以彼此等效、甚至彼此替代嗎。

    這一問題的真正答案,至關重要,一旦得出結論,就可以回答縈繞心頭、困擾思緒的兩個棘手之問題:

    計算機,能否替代了人,去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

    以及計算機,能否作為意識的載體,成為實現無限長之生命的一種手段。

    兩個問題,本質上,都是在探究人腦與計算機的本質,是否可以彼此等價,進而彼此替代。

    但答案又會是什麽呢,站在西曆1489年的曆史節點上,無需殫精竭慮,方然就能給出一個令人失望的回答:

    不能。

    計算機,替代人類勞動,是多少年來一直在發生的事,可是直到今,聯邦、乃至全世界的I尖端研究,仍未創造出能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能,距離人工智能代替人類,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目標,顯然就更加遙遠。

    當今時代的APS、全產機,毫不誇張的講,已經取代了社會生產過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力,將從清掃工到應用工程師的諸多崗位徹底消滅,這固然是事實。

    聯邦的無數勞動者,因此失業,喪失參與生產流程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確定的趨勢。

    但直到今,勞動者,仍然被聯邦頂層、有產者、統計階層所需要,在聯邦大地的無數研究機構、生產體係中,從事創造性研究的自然科學領域之頂尖人才,數量一點也沒有減少,甚至還會隨著生產體係的膨脹而擴大。

    計算機的能力,在今是前所未有的強大,但仍然有一些事情是其力不能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