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三七章 受限(2/2)

作者:陽電字數:7472更新時間:2019-08-24 23:05:06

    雖然“費馬大定理”的證明,被數學家們批駁的體無完膚,方然自己,也不認為那一份證明具有數學價值。

    但,基於“混沌”的表現,和NEP_791、8等研究機構的報告,在陸續投入相當於160,000,000噸標準煤的資源後,方然幾乎完全確信,假日時日,讓“混沌”係統以數學證明為目標,強AI的確可以給出嚴謹的費馬大定理之證明。

    之所以沒有嚐試,原因,無外乎這一測試,並沒有切實的收益。

    費馬大定理,不論安德魯*懷爾斯的證明如何艱深,畢竟已經被證明過,其價值也著實很難映射到現實的生產或作戰層麵上去。

    至於,其他一些簡單、明了的數學命題,“混沌”已經能給出證明。

    “強人工智能”在數學領域取得的一些成就,暫時保密,並未讓眼前這些科學家們知曉。

    否則,自己真的不好,這些出於各種動機而為效命的研究者,會不會精神崩潰,或者意誌消沉,進而影響到NEP大區的科研工作。

    話雖如此,對學者們的指責,方然也不打算唾麵自幹。

    即便這種討論,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數學,是恒久的。

    但是,恒久的是客觀規律,而不是人類對其進行的描述。

    人類的“數學”,這一龐大的學科領域,我們總以為她是絕對客觀、絕對真理,這樣講究竟是不是正確?

    並不盡然。

    在本人眼中,數學,人類創造的數學,本質上不過是一種‘出於認識、分析、改造客觀世界之需要,結合自身能力特質,而發明出來的一種工具’。

    工具,明白嗎?而不是客觀規律本身。

    同樣是麵對客觀世界,人,計算機,自身條件有這麽大的差異,如果抽象出來的表述,其體係形式反而一模一樣,這倒是咄咄怪事:就譬如,人類的數學中公式泛濫,但是在計算機係統中,又何嚐需要什麽公式?

    公式,乍一看去,著實是可以很高深的學問。

    可實際上呢,無非是人類的頭腦,基礎條件嚴重受限所致,‘緩存’太,‘線程’單一,彼此間交流的手段,無非低頻機械波與特定頻段的電磁波,根本無法以原始狀態處理、交流哪怕很簡單的數學問題。

    為記錄一個實際問題,發明數字;

    為歸攏這些數字,間接的描述問題,發明集合;

    為對數字進行處理、又無法直接傳遞處理方法,發明運算符號;

    為處理離散序列或連續變量,發明函數,然後為了處理這些函數,又發明微積分;

    微積分對很多序列、變量根本無能為力,再進行數值抽取,發明矩陣、數值計算與數論分析……

    一步步走下去,逐漸脫離現實,數學的大廈高不見頂,到今,其前沿已完全脫離生產實踐,而成為專家口中‘自有其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宜視為一般自然科學’的另類,變得不太像一門自然科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