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061 信王選後】(3/5)

作者:軒樟字數:21472更新時間:2020-08-27 03:10:52

    宮眷暑衣從未有用純素者,葛亦惟帝用之,餘皆不敢用。後始以白紗為衫,不加蓋飾。上笑曰:“此真白衣大士也,”自後穿純素暑衣,一時宮眷裙衫俱用白紗裁製,內襯以緋交襠紅袙腹,掩映而已。

    周皇後也是位仁心賢德的女子,掌管後宮之後,特別節約,削減了不必要的花費,也不為自己的親屬在皇上那裏乞討恩澤。即使逢年過節,大臣命婦們入朝參賀,她所給的賞賜完全按照禮節規定,從不濫加施予。

    初為信王妃,曉書畫,亦諳藥性,在潛邸,與上甚和莊,既冊立,協謀去魏逆,稱賢功。

    中宮周娘娘質厚少文,以恭儉起關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六月某日,後著珍珠暑衫,每珠五粒,簇一寶石為梅花綴於衫上,對鏡梳洗。帝從後調之,後展手以扞,適為進瓜內侍所見,後深恚焉。

    朱由檢的皇後周氏,蘇州人,父親周奎,母親丁氏是周奎的繼室,家境清貧,周氏年幼時就操持家務。

    遷居北京後,周奎在前門大街鬧市,以看相算命謀生。

    由於她出身貧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過一段時間,始終保持平民本色。

    所以周氏後來進了宮,也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與皇帝一起提倡節儉,一切女紅紡織之類事務,都親自動手。

    周氏還在內宮設置二十四具紡車,教宮女紡紗。

    《崇禎宮詞》稱讚她“有恭儉之德”,親自操持家務,身穿舊衣服,把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員分百二領璿宮,撙節鹹資內教功。三灑親蠶重浣服,擬將恭儉讚王風。所謂親自操持家務,還包括親自燒飯。

    朱由檢剛剛登基時,由於魏忠賢專權,形勢十分險惡,懿安皇後,即朱由檢的皇嫂,秘密告誡:不要吃宮中的食物。

    朱由檢是帶了家中的麥餅進宮的。

    進宮後,還得提防魏忠賢買通禦膳房下毒暗害,飲食全由周皇後親自操作。

    這件事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確鑿無疑的事實。

    一個能夠燒飯洗衣、紡紗織布的皇後,不能說絕無僅有,至少是罕見的。

    皇帝與皇後之間情深誼篤,“上重周後賢,伉儷恩甚備”,是真實的寫照。

    《崇禎宮詞》有一首這樣寫道:湘管揮來口授餘,儼然村校接天居。何當一頓童蒙膝,遂揭雞竿下赦書。說的是這麽一件事:有一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太監秦某,在坤寧宮侍候皇後。

    有一天,皇後問他是否識字,秦某回答不識字。

    皇後就教他識字,少頃考問,秦某全部忘記,被罰跪階下。

    皇帝見了笑著說:我請求先生寬恕他,如何。

    皇後佯裝嗔怒說:壞了學規。

    秦某謝恩而起。

    透過這種日常生活細節,可以看到皇帝、皇後之間那種尋常夫妻談笑諧謔之情。

    周皇後幼時,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美貌和柔婉的個性,深得家人的喜愛,被奉為掌上明珠。

    周皇後早年在家時,有一次被文士陳仁錫瞧見,陳仁錫驚歎周氏的美貌,對她的父親說,“君女天下貴人。”

    陳仁錫便教授周氏《資治通鑒》和經史之書。

    因此,周皇後知書達禮,頗通文墨。

    崇禎也好讀書,各處宮室寶座左右,都遍置書籍,坐即隨手翻閱,他還常作四書八股文出示群臣,並頒行天下,士子們爭相傳誦。

    拍馬屁的大臣還寫文稱讚崇禎皇帝有書生風度。

    崇禎自己也非常驕傲,認為自己即使不當皇帝,肯定也是天下名士,輕而易舉的就能金榜題名。

    書生風度的崇禎帝自然對才色雙絕的周皇後寵愛無比,視為紅顏知己。

    周皇後果然沒有辜負當初選她為妃的劉太後的希望,入主六宮以後,即以瘦弱單薄的身軀擔任起治理後宮的重任。

    她儀態萬方,天生威嚴,在宮中威望很高。

    而且她生性簡樸,剛一入宮就著手裁減宮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費用。

    崇禎一朝內亂外患接連不斷,周皇後就常常勸崇禎皇帝要愛惜百姓,安定人心,再團結對外。

    而且她還勸說崇禎皇帝要寬以待人,善待臣民百姓。可是崇禎固執自負,根本聽不進周皇後的勸告,總是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辜負了他。

    因為當時四處用兵,軍費緊張。

    周皇後關心著國家社稷,也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宮中節省下來的費用充作軍費,崇禎對周皇後的深明大義十分感激。

    崇禎八年以後,各路起義軍迅速壯大,嚴重威脅了明王朝的統治,關外的後金大軍也在虎視眈眈,伺機而動。

    崇禎皇帝為了朝廷上的政事和緊急的軍情憂心不已,堅持茹素理政,因為過於勞累,日漸憔悴。

    周皇後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可是又知道皇帝不聽勸,假稱崇禎皇帝的親生母親李純皇太後托夢給她,勸皇帝要注意身體,增強飲食。

    另一方麵,皇後又在宮中提前置辦好美食,等皇帝回宮後享用。

    崇禎皇帝回到後宮,見到如此情景,知道皇後為了自己費盡了心思,又想朝政的混亂,兩人不禁相對而泣。

    盡管崇禎皇帝殫精竭慮的想挽回敗局,但是卻已經無力回天,明王朝的滅亡之日一天天逼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