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節:治大國如烹小鮮(2/2)

作者:情殤孤月字數:5192更新時間:2019-06-30 16:43:19

    “但儒道乃是下文章大道,暗合此方道,為的是世界福祉和民生幸福……”

    秦楓琢磨著分析道: “從我在諸聖殿堂辯倒獨尊儒術的董仲舒可以看出,此方道對於百家歸儒,經世致用是沒有異議,甚至是極力推動的……”

    “那道究竟想要我寫出怎麽樣的亞聖文章來呢?”

    眼見著青煙消散的速度越來越快,留給秦楓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一段意思大致相同的話,出自儒家的《詩經》,出自道家的《道德經》,也出自法家的《韓非子》……

    秦楓盯著麵前的三段話,想要從中發現內在的聯係與異同。

    一句差不多意思的話,儒家、道家、法家,主張近乎迥異的三家,居然都……

    要從中提煉出一篇屬於秦楓自己的策論來。

    這道道亞聖題,還真不是看起來這麽簡單,甚至仔細分析一下,可能難度還在之前所有的試題之上!  要共同點……

    秦楓在紙上將三句話連了起來,分析了好久,卻得出了一個自己都覺得好笑的結論來了。

    “這句話雖然由儒、道、法三家分別了一遍,但唯一共同含有的意思……好像是——不折騰啊!”

    仿若是靈光一閃那般,秦楓驀地就提起筆來。

    “治國之道的核心,就是這個——不折騰!”

    仿佛是開玩笑,但秦楓卻是認真地寫了策論來。

    題目當然不可能是“不折騰論”,這不用別人看,就足夠把秦楓自己活活笑死了。

    秦楓用的標題就是在道家世界時寫的《下策》,隻不過現在更加完善叫做《治國平下策》。

    但其中內容卻已有了極大的差別,應該,更加全麵和完善了。

    秦楓提筆寫的第一段,就是引用了“治大國如烹鮮”相關的各家論述,並陳述了各家觀點的異同,得出了“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的結論,其實通俗一點,就是“不折騰”。

    但秦楓又結合儒家與法家的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不折騰並非是真正老子所的什麽都不做的“無為而治”,而是用了儒家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自己的觀點。

    “有所為”,就是國家應通過精簡機構、厲行節儉,切實減輕人民負擔,完成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有所不為”,即為政者,應順應自然規律,也就是“知命”而有所不為,減少對各行各業的幹預、束縛,使其自由發展,不受阻礙。

    但並非是任何行業都可以自由發展,這裏就又引入了法家對於“治大國如烹鮮”的觀點,應當為治國立法度,然後一以貫之,不可朝令夕改。

    寫到這裏,以儒家思想為骨,以道家,法家思想為用的一篇策論,通篇皆是圍繞“治大國如烹鮮”所申發的議論,已幾乎達到極致了。

    將儒、道、法三家觀點熔於一爐,幾乎把問題都給透了,至此這篇策論應算是大成了……

    但秦楓卻是筆觸不停,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

    如果此時薑雨柔或是其他儒家人在旁邊,一定會驚訝得合不攏嘴。

    因為這麽精妙的策論,居然才是秦楓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