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十二章 運輸工具的革新(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7512更新時間:2019-02-06 01:08:53

    莫茗、托裏拆利二人合夥的海雕鍾表廠多年前就開始了對航海用文鍾的研製,為此不惜投入巨資網羅人才。目前該廠已經擁有從歐洲和大明搜羅來的能工巧匠四十多人,他們以穿越眾帶來的機械手表為參考,設計出來了一款純手工打製(機器生產達不到精度要求)的高精度航海用文鍾,經試驗非常精確,完全符合使用要求。當然了,這種文鍾的體型極其複雜和巨大,和穿越眾那種精密的機械手表完全沒有可比性。但這畢竟是東岸共和國自己生產出來的第一款航海用文鍾,以後穿越眾帶來的眾多機械手表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因此總的來航海用文鍾的出現依然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進步。

    現代廠除生產了“大溪地”號這種引人矚目的全蒸汽動力船隻外,最近一年多來也是開足馬力,大量生產了許多內河汽船、挖泥船、捕鯨船、鱈魚捕撈船、遠洋魷釣船、加工船、冷藏船(乙/醚製冷)、燈塔船等各類型船隻。

    特別是那種經典的7噸級內河/近海通用型蒸汽船——載重不、吃水淺、航速快,深受使用者的喜愛,在如今經濟建設進入**、物流運輸壓力極大的時候,幾乎已經承擔了東岸七成以上的物資運輸任務。現代廠去年一整年生產了超過40艘這種船,使得東岸共和國內河運輸公司編製內的內河汽船數量快速增長到了17艘,極大緩解了物流運輸壓力,有力支援了經濟建設。而為了跟上船隻大增後對水手需求的增長,東岸人也是招數頻出,除大量招募歐洲、明國水手外,自身的培養也從沒落下。目前,東岸幾乎每艘民用船隻上的水手數量都是超配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儲備人才,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另外,第二類數量大增的船隻大概就是各種捕魚船了,這得益於東岸人對海產品一貫的大需求。本地廉價的鱈魚、滑柔魚、槍烏賊、鯨魚,都是東岸居民食品消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需求給了南海漁業公司極大的壓力,因此造船訂單也是雪片般地飛往東岸國內三大造船廠,甚至就連規模不大的私營新星造船廠也接到了不少訂單,渡過了工廠初建時的一段艱難時光。

    除了這兩者之外,南鐵公司大量訂購的冷藏船也大量占據了四家造船廠的船台。這些船的陸續投入使用,使得來自南錐、智利、秘魯的各種商品能夠在冷藏的狀態下運輸到東岸港口,價值大增。比如智利、秘魯沿海的各種漁產品(秘魯漁場出產)、熱帶水果、獸脂、凍肉等等,為南鐵公司創造了不的利潤。

    1650年月日,“大溪地”號檢修完畢,然後裝載了一批人員和大量物資,緩緩離開碼頭,朝阿勞坎港駛去。而在他們離去後,一支由數艘專業戰艦組成的海軍編隊,也悄然離開了鎮海港海軍基地,一路向北駛去。(未完待續。。)u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