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零二章 科學的春天(六)(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8382更新時間:2019-02-06 01:12:31

    正如剛才項目組長所介紹的那樣,“雪峰湖-”號是東岸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鐵製龍骨的船隻,這從某種程度上來是劃時代的,因為其預示著造船界的某種可能。不過,受限於大型液壓機研的遲緩進度,“雪峰湖-”的鐵龍骨並不是整體鍛造的,因為目前的“打鐵工”係列水壓機、油壓機尚無法鍛造這種規格的鐵製部件。

    這條龍骨其實是分段、分時加工的,這導致了龍骨各處的應力不一,內部結構也很成問題,一旦船隻到風浪較大的海麵上航行,因為波浪橫向扯動力的因素,這種鐵龍骨很有可能會從中間斷裂,起來還不如那些精挑細選的木質龍骨呢。

    畢竟,那些能夠選來做龍骨的木料,就強度、韌性和防腐蝕程度來,都未必就比鐵龍骨差了,甚至還猶有過之。特別是在如今東岸的船隻噸位還普遍不夠大(這意味著不需要尋找特別高大的樹木),17世紀的木材資源也相對豐富的當下,鐵製龍骨要想展起來,不僅僅要麵臨著技術上諸多難題,在商業應用方麵其競爭力也是大大不如木材的——在如今的東岸共和國,木材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也太廉價了,以至於不但鐵龍骨沒有市場(尤其是質量還很成問題的情況下),就連鐵製船肋都沒人願意買,一是價格貴,但質量未必多好,二是與木質龍骨搭配時會因為電位差的問題而產生極為嚴重的腐蝕問題,這進一步挫傷了人們使用鐵製船肋的熱情,除非木質船肋在某一其價格遠遠高於鐵製的,否則無解。

    因此,眼前的“雪峰湖-”號上麵的鐵龍骨和鐵肋條,其實是不具備商業推廣意義的,因為既不經濟,更不實用,相信短期內根本不會被國內各大造船企業所采用。它們真正的黃金年代,還是在當船隻越造越大,且東岸人所能買到的熱帶巨木越來越少(或者價格越來越昂貴)的時候。也隻有在那時,人們才可能會因為適合造船的巨木的稀缺和昂貴,轉而尋找更經濟和廉價的材料,比如鐵製龍骨和肋條,當然那選需要冶金和鍛造領域的技術同步展,否則也是不成的。

    這麽看來,“雪峰湖-”號上麵的部分新技術,也就真的隻是試驗、驗證,做一些技術儲備罷了,商業化短時間內怕是沒什麽前途了。當然蒸汽機技術就又另當別論了,相信在設計出一些新的大馬力蒸汽機組後,一些新船在建造時,肯定會考慮它們的——作為新蒸汽機組很多專利技術的持有人,國營的現代特種船舶廠顯然會想辦法推廣大馬力蒸汽機組,不過這或許需要他們重新設計一款船型(預計當馬力達到1以上後,東岸人的這種蒸汽機組的自重約在噸以上,很難在現有船隻上改裝),不過他們很顯然有這種能力,不是麽?

    上午十點多,“雪峰湖-”號的鍋爐加熱完畢,隨著一聲響亮的鳴笛聲,這艘噸位雖然不大但卻承載了諸多先進船舶技術的試驗船隻,開始在湖麵上緩緩開動了起來,並且度越來越快,不一會兒便消失在了人們的眼瞼之中。按照計劃,該船將往西航行到靖安鄉碼頭一帶,並在那兒滿載貨物後再行返航,以進行全方位的充分測試。

    魏安尼沒有跟船出,因為這沒必要,後麵項目組的成員們自然會寫一封詳細的測試報告交到他的案頭的,到時候再仔細審閱就是了。因此,在又和其他人在湖畔邊閑聊了一番後,他便乘坐馬車返回鎮裏去了,他還有一堆事情要忙呢,可沒多少空長時間耗在這裏,現在東岸政府這麽支持科學研究,正是他們這些人大展拳腳的好機會呢,豈能浪費!(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