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十四章 戰前的經濟繁榮(三)(3/3)

作者:孤獨麥客字數:6402更新時間:2019-10-14 17:15:12

    其實吧,如果我們從人性角度來考慮,就會發現一切都很正常了。人們一開始總是先充當工資勞動者,待有一定技能或本錢後,就會試圖充當獨立勞動者。世界並不總是一成不變的,人們總是習慣從一個階級轉移到另一個階級。像細木匠,往往隻需手頭有個幾十圓的資金就可以開始經營,熏魚、醃肉製造者所需資本更少,燈具、玩具、甜品之類的也大差不離。這些人如果能成功找到業務,然後就會試圖雇幾個人充當幫手——如果找不到業務做,不用擔心,他們還可以重回工資勞動者行列——而當這些幫手學到了技術或積累了資本、關係後,這些人就會試圖離開作坊,成為一名獨立勞動者。

    華夏東岸共和國的手工業者的數量,或許就是在這樣一種循環中飛速壯大的,最終成為了工業人口中一個雖然無法準確統治,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這裏有一點必須明一下,即這樣的增長方式其實非常依賴於經濟的良性發展。經濟繁榮了,規模不斷擴大,人民可用於消費的資金不斷增多,才能催生出這樣的場景。相反,如果經濟一路下行,市場逐年萎縮,手工業匠人的數量肯定不會增加,不定還會不斷減少,因為他們無法通過自己的手藝取得讓人滿意的收入,於是隻能轉行或進工廠充當拿工資的產業工人了。

    萬幸,如今東岸就處於這麽一種經濟繁榮的良性軌道,市場需求十分旺盛,匠人的數量與日俱增。尤其是獨立勞動者數量最多的五金製品行業,隨著蒸汽輪船的大行其道,人數一而再再而三地爆發式增長。在十幾年以前,一個分包裝釘船板的高級工匠師傅手底下可能就一兩個人,但如今,一個攬下了分包項目的老師傅往往和四五個人一起分錢,且工作強度也比以往大了許多,經常是一條船搞完了(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就串場去另外一條船,忙得不可開交,但臉上卻往往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笑容。原因無他,業務多,開工足,收入高啊!

    塞爾吉尼奧對比過聖薩爾瓦多和東岸城市的手工業匠人,發現其收入偏低,而且數量幾乎沒怎麽增長,且工資勞動者和獨立勞動者涇渭分明,甚少有流動。這似乎明了葡屬巴西經濟的停滯和缺乏活力,但比起戰火連的舊大陸而言,似乎已經非常不錯了,不是麽?

    東岸的經濟,此時真的是這個世界上獨一份呢,已經繁榮到讓人感覺耀眼的地步。等打完必然爆發的那一仗之後,真不知道他們會發展到什麽地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