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19章 孔孟(1/4)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1944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20

    接下來再一個卻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複活。

    儒家孔大老板複活了他們家的鐵杆繼承者,儒家老二亞聖孟軻。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編入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曆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曆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正氣者,謂君子之氣也。今世或謂之氣功,誤亦。浩然正氣者,以德充實,無德則虛。古以無形為氣,故謂之氣。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匯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隻性善,南宋朱熹補充為“人之初,性本善”,後世有學者提出“性向善”。

    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談儒家必談“孔孟”。孔子在“戰國中晚期孔子的‘聖人’身份已確立”。而孔子逝後,“儒分八派”,如果視孔子為儒家第一代,那麽,“孟子則在第五代。”

    孟子繼承和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展為仁政學,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半身像。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麵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製擬定了一套從子到庶人的等級製度;另一方麵,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展而來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