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29章 為民生計(1/3)

作者:龍城狼騎字數:10198更新時間:2019-03-09 14:09:22

    “前朝亂入第一名武將,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李冰,學術9 ”

    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人合一“的思想。他征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後世為紀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廟。都江堰也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

    除都江堰外,李冰還主持修建了岷江流域的其他水利工程。如“導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布,經什邡、郫,別江“;“穿石犀溪於江南“;“冰又通笮汶井江,經臨邛與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等。

    李冰任蜀守期間,還對蜀地其他經濟建設也做出了貢獻。李冰“識察水脈,穿廣都鹽井諸陂地,蜀地於是盛有養生之饒“。在此之前,川鹽開采處於非常原始的狀態,多依賴然鹹泉、鹹石。李冰創造鑿井汲鹵煮鹽法,結束了巴蜀鹽業生產的原始狀況。這也是中國史籍所載最早的鑿井煮鹽的記錄。李冰還在成都修了七座橋:“直西門郫江中衝治橋;西南石牛門曰市橋,下石犀所潛淵中也;城南曰江橋;南渡流曰萬裏橋;西上曰夷裏橋,上(亦)曰笮橋;橋從衝治橋而西出折曰長升橋;郫江上西有永平橋。“這七座橋是大幹渠上的便民設施。

    李冰所作的這一切,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對蜀地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後,蜀地生了翻地覆的變化,千百年來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徹底根除。唐代杜甫雲:“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濫不近張儀樓。“從此,蜀地“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饑餓,則無荒年,下謂之府“。水利的開,使蜀地農業生產迅猛展,成為聞名全國的魚米之鄉。西漢時,江南水災,“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唐代“劍南(治今成都)之米,以實京師“。渠道開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而且有名的蜀錦等當地特產亦通過這些渠道運往各地。正是由於李冰的創業,才使成都不僅成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經濟、交通的中心,同時成為全國工商業和交通極為達的城市。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輝的一頁。它悠久的曆史舉世聞名,它設計之完備令人驚歎!我國古代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頗為著名的還有芍陂、漳水渠、鄭國渠等,但都先後廢棄了。唯獨李冰創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至今仍揮著防洪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

    “誒,這個倒是很有用誒!”鮑鴻聞言,卻是哈哈笑道,“水利這個東西絕對是至關重要的黑科技,李冰的那些不用,要整個運河什麽的,沒有這種大神壓陣,哪怕折騰出什麽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最終也和楊廣一樣悲劇。”

    水利工程曾包括在土木工程學科之內,與道路、橋梁、公用民用建築並列。水利工程具有下列特點:水工建築物受水作用,工作條件複雜;施工難度大;各地的水文、氣象、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有差異,水文、氣象狀況存在或然性,因此大型水利工程的設計,總是各有特點,難於劃一;大型水利工程投資大、工期較長,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有很大影響,既可有顯著效益,但若嚴重失誤或失事,又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或災害。

    尤其是隋唐北宋五百餘年間,是中國水利的鼎盛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水利建設遍及全國各地,技術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溝通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大運河,把全國廣大地區通過水運聯係起來,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代除了大力維護運河的暢通,保證糧食的北運外,還在北方和南方大興農田水利,包括關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較大的工程共5多處。唐末以後,北方屢遭戰亂,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農田水利迅展。太湖地區的圩田河網、濱海地區的海塘和禦鹹蓄淡工程,以及利用水力的碾碨、水碓等都有較大的展。水利法規、技術規範已經出現,如唐《水部式》、宋《河防通議》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