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八百八十一 討要兵符(2/2)

作者:琅騎竹馬字數:5338更新時間:2019-11-16 06:23:02

    一旦精神、氣色俱足,眼神自然明亮清澈。但精、氣、神呈現的比重因人而異。

    例如“印堂發黑”,其實是由於氣有滯礙,需連同精氣的狀態與眼神的明亮度一起評估,並非隻是印堂一黑就會大難臨頭。

    觀氣,看似一個很玄乎的事情。

    任何事情、任何人都生活在有諸內必顯諸外的規律當中。

    因此當你的心境足夠安靜時,便能很輕易地感受到不同人、不同場合的氣場。

    人一旦能夠感受到這個的話,則自己的行動會比一般人靈敏、準確得多。這或許是懂得觀氣的好處。

    對此,司馬朗亦是深有體會。

    當然了,所謂的運氣是一方麵,一個人未來的成就再大,如果現下卻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實力,那也是建在沙灘上的建築,經不起任何風浪。

    畢竟,沒有成長起來的才,是不能也不配被叫做才的。

    詩仙李太白也是先氣運不足,年輕時被盛名所累,曾經數次出仕,數次都遭貶黜。年近中年,還是一介白身,生活潦倒。

    如果不是後來詩詞歌賦流傳千古,恐怕也不過歲月洪流之中的一粒塵埃罷了。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自古如斯。

    “將軍所言前往並州之事,伯達有所考慮。”略微想了想,司馬朗背負雙手,笑吟吟得道。

    “不過,一則路途不近,二則伯達自幼心氣高,如果將軍想要在下加入,在下可是做不得刀筆吏,所以在前往並州的路途中,在下想先向將軍討要這數百精騎的兵符,倚為指揮。

    當然,到了後,自會奉還。”

    “兵符?”高郅微微一愣,望向司馬朗的目光不禁閃爍,在思考司馬朗這樣的用意何在。

    別看兵符就是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劈成兩半的令牌,它卻一直都是兵權的象征,在古代曾經至少有一千年憑借兵符調兵的曆史。可見兵符的重要性。

    “隻認兵符,不認人”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就是,隻認君主的命令,而不受其他任何人意誌幹擾的意思。

    當然了,“隻認兵符,不認人”所表達的意思,其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隨便一個人拿著兵符就可以調動軍隊。而是保證君主或諸侯在傳達命令或者調動軍隊時,他的話不被篡改、不打折扣地被執行時,用到的一個憑證,這便是兵符。

    也就是有個原本不屬於這個部隊的人來調動軍隊。

    他君王或者諸侯了,你們要到哪裏哪裏集結,準備做幾級戰鬥準備。那怎麽證明他是代表君王或諸侯的意思呢?

    那就是拿出兵符,和軍隊裏將軍掌握的另一半匹配,匹配成功了,確保是真的無疑了,大家就都會聽他調遣了。

    一定意義上來,兵符存在的意義是必要不充分條件。

    也就是沒有兵符是調不了軍隊的,但絕對不隻是靠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的。

    妙書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